慈禧虽然并非咸丰帝最宠爱的一位妃子,但她生下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恰好是咸丰帝唯一的继承人,这使得慈禧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地位。1861年,咸丰帝因病去世,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成为同治帝。慈禧太后与咸丰帝异母兄弟奕訢联合,发动了著名的北京政变,迅速将朝政控制在自己手中,并且始终不愿让同治帝亲政。
同治帝的治下并非一帆风顺,宫内,慈禧母后正在夺取他的权力,朝廷内外,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内忧外患,清朝政权岌岌可危。1875年1月,年仅19岁的同治帝早逝,尽管孝哲毅皇后曾怀过一胎,但未及出生便被慈禧害死。此时,同治帝不仅没有后嗣,也没有兄弟,谁来继承皇位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
同治帝的几位叔叔和朝中大臣们纷纷召开会议,探讨继位问题。慈禧心中早有打算,却依然让其他人先行发表意见,最终,她决定选定醇亲王奕譞的次子——爱新觉罗·载湉为继任者。值得一提的是,载湉的母亲恰好是慈禧的亲妹妹。面对这个决定,奕譞心中清楚,儿子进宫后必定身陷险境。话音刚落,载湉跪倒在地,悲痛欲绝。
四岁的载湉继位后,成为了光绪帝。奕譞则向两宫太后请辞,哀叹道:“惟有哀恳辞退官职,请允许我告老,为天地容一个只留爵位的人,为道光皇帝留一个无才昏庸的儿子。”然而,慈禧并未同意他的辞呈。尽管如此,光绪帝在毓庆宫学习时,慈禧允许奕譞继续照料他,并给予了奕譞丰厚的奖赏。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帝正式亲政,但事实上的权力却始终掌握在慈禧手中。为了进一步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让自己的内侄女成为了光绪帝的皇后。光绪帝虽然不甘心成为“傀儡皇帝”,也曾试图挣脱束缚,但始终未能从慈禧手中夺回实际的决策权。戊戌变法的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软禁,慈禧一度打算废除他。
慈禧太后决定立爱新觉罗·溥儁为新的皇储,并计划于庚子年元旦举行光绪帝让位礼,改年号为“保庆”。溥儁的母亲是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父亲是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1899年,溥儁被安排进入弘德殿学习,而第二年正月初一,溥儁代替光绪帝恭行大礼。虽然溥儁在位仅三天,最终由于外部各国公使的强烈反对,他被迫放弃了皇帝的位子。
随着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亡,而载漪和溥儁父子随行。但慈禧认为载漪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于是剥夺了他的爵位。1902年,载漪和溥儁父子被流放到蒙古。后来,罗王因与载漪有旧,便收留了这对父子。溥儁还娶了罗王的女儿,但他依然怀念京城的奢华生活,在不顾父亲和罗王的反对下,带着妻子返回了北京。
然而,溥儁过上了挥霍无度的公子生活,最终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1908年,慈禧临终时决定立溥儁为继承人,溥儁最终成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