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冷山,千死不悔,依旧坚持苏武节;魂系葛岭,千年长伴鄂王坟。——李卫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想要更好地管理国家,真正需要加强的并非仅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识人之能。
简单来说,唯有选拔出优秀的臣子,皇帝才能轻松治国,国家才能稳定发展。例如在乾隆时期,文有贪官和珅,武有大将军阿桂,尽管后世对这些大臣的评价各异,但他们的存在无疑让乾隆更加得心应手地管理国家。
同样,在雍正时期,这位“工作狂”的皇帝,也有一位十分得力的官员,他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卫。那么,真实的李卫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得到赏识
许多影视剧中,李卫的身世往往被描绘成与朱元璋相似的贫困乞丐,但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李卫在仕途之前的背景并不简单。他并非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是通过捐官这种方式,即花钱买官进入朝廷。
李卫于康熙五十六年入朝,早在雍正继位之前,他就已担任户部郎中的职务,并开始展现出他的才能。然而,李卫真正获得皇帝赏识、飞黄腾达的时刻,恰恰是在雍正继位之后。
从后来的乾隆对李卫的态度来看,李卫并非是那种圆滑的官员,但恰恰是这种直率、不拘小节的性格,反而深得雍正的欣赏。在雍正继位后,李卫迅速被提升为云南盐驿道的职务。在古代,盐和铁都是国家直接控制的重要资源,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命脉,其利润也是极为可观的。从雍正的安排来看,他不仅对李卫充满信任,更是坚信李卫能够胜任这个重要职位。那么,李卫在实际工作中又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呢?
据史书记载,李卫在上任仅一年后便取得了“政绩显著”的评价,这并非虚言,而是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可以追溯。李卫从第二年便迅速升职为布政使,这样的进展可见一斑。
雍正对李卫的政绩极为认可,在随后的几年里,李卫几乎每年都有升迁,甚至一年两升,短短不到十年时间,李卫从一个低级官员迅速晋升为一品大员,成为了清朝权力的核心人物之一。
那么,李卫是凭什么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呢?首先,他是一位务实能干的人,其次,他对雍正有着深厚的忠诚。正因为如此,雍正才能将一个人口众多、甚至存在“黑帮”势力的地区交由他管理。
李卫的能力
仅从李卫的为官风格和实际政绩来看,他无疑是古代封建社会官员中的楷模。在雍正的庇护下,李卫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他的能力几乎碾压了后世的和珅。李卫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可以“先斩后奏”,其决断力令人钦佩。
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清朝重臣鄂尔泰拥有极大的权力,但李卫却敢于直接处死他的儿子。事后,鄂尔泰不仅没有反抗,反而亲自上前与李卫和解,恳求他不要动怒。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李卫在雍正朝廷中的权威和他的决策果断。
然而,当李卫为民做事时,他又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根据李卫任职期间当地县志的记载,普通百姓对李卫的信任度极高。无论是调解争端,还是治理地方,李卫都亲自下访,深入了解民情,最终做出有益的决策。
例如在治理江浙匪患时,李卫并未采取简单的军事打压,而是选择了微服私访。在得知这些土匪大多是因贫困生计才走上歧途后,他立即采取措施,通过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等手段,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匪患,使得这一地区的治安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成为了“千里无盗贼”的传奇。
但李卫并非单纯的清官,他能够成就这些伟业,也与他能“有黑有白”的做法分不开。漕帮便是他手中一张至关重要的王牌。
漕帮的背后
漕帮并非李卫所创立的组织,早在李卫来到浙江之前,这个帮派就已经存在了。漕帮的起源与漕运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明朝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漕运也逐步兴盛,沿海地区因此聚集了大量生计艰难的民众。正因如此,漕帮应运而生。
最初,漕帮只是一个泛指,然而其中各个分派的内部争斗使得沿海地区的局势十分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盐业。因此,李卫上任后,迅速采取措施,统一了整个漕帮。民间传闻称,李卫在巅峰时期掌控的漕帮势力,人数多达百万。如此庞大的黑帮组织,为什么雍正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其背后原因有三。
首先,漕帮的忠诚度问题毋庸置疑。漕帮对李卫有着绝对的忠诚,而李卫对雍正的忠诚同样无可置疑。早在九子夺嫡之际,李卫便展现出了他的忠心,因此漕帮虽然庞大,但更像是雍正的私人力量,雍正自然不会限制其发展。
第二,清朝内部从顺治时期开始便未曾断绝过反清势力,这些势力虽无法动摇清朝的根基,却始终对清朝构成威胁。此时,漕帮便成为了清朝内部的一支重要力量,既有规模庞大的势力,也有复杂的关系网,甚至与天地会等组织有所关联。拥有漕帮,便意味着雍正拥有了一个几乎能覆盖半个中国的情报网络,且该网络无条件对雍正忠诚,这是其他皇帝所梦寐以求的资源。
第三,任何朝廷中都会有一些不便出手的事务,而漕帮则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替代品。漕帮不仅在政治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也能发挥关键作用。
与其说漕帮是雍正默认存在的黑暗势力,不如说它是雍正默许下的一个特殊安排。李卫所做的一切,几乎都得到了雍正的默许与支持。
结语
在雍正去世后,李卫继续在乾隆时期服务。然而,由于不够圆滑,无法迎合乾隆的个性,李卫渐渐远离了权力中心。然而,乾隆对李卫的尊敬丝毫未减,他以极高的规格为李卫举行了葬礼,足见李卫对清朝的贡献。尽管乾隆不喜欢李卫的性格,但他深知李卫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在掌控盐业和漕帮方面,李卫为清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