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军区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为抵御外敌入侵和解放广大的劳动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如此,这里也涌现出不少经验丰富且英勇善战的指挥官。
在抗战阶段,晋察冀军区被誉为抗日模范区,兵员众多,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像萧克、邓华、杨成武、黄永胜、王平、聂鹤亭、郭天民和郑维山等优秀将领,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将领如邓华、黄永胜、聂鹤亭和郭天民等纷纷外调,使得晋察冀在战斗中战将短缺。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军区将杨得志和曾思玉留在晋察冀,未归入刘邓的指挥下。郑维山虽差一点离开晋察冀,但在朱老总和聂老总的挽留下,最终留了下来,成为了军区不可多得的将领。
由于部队过度精简,战斗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在多场战斗中均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如集宁战役和张家口战役等。
在这段时间,郑维山并非担任野战纵队的指挥官,而是作为张家口的卫戍司令员,随后又升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主要在地方从事武装斗争。
郑维山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优秀将领,在土地革命时期即担任政工职务,年仅18岁便成为师级政委。抗日战事期间,他从抗大毕业后,曾在抗大分校任教,后来晋升为第四分区的副司令员。在八年抗战中,他从一名军事教育工作者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晋察冀军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与人文背景,抗战胜利后军队人数庞大,总部部队超过二十万,但随后的精简减员十余万,使得战斗力下降显著。当全面内战爆发时,兵力却未能适应变化,不幸接连遭遇几次战败。
在1947年之前,郑维山并未在野战部队服役。当晋察冀野战军重新组建时,杨得志担任司令员,罗瑞卿和杨成武分别担任第一、第二政委,由于第三纵队缺乏指挥官,郑维山被安排担任该部队的司令员。
这一年,晋察冀军区发生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事件,郭天民因张家口战役及涞源会议选择离开。作为鄂豫皖走出来的将领,郑维山本准备前往大别山,跟随刘邓回到家乡参战。然而,晋察冀需要像郑维山这样的将领来组建野战军,聂老总在朱老总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劝说,最终郑维山决定留下来继续服务。
随后,他随晋察冀军队参与了清风店、石家庄解放、察绥、平津等多场重要战役。平津战役结束后,他所指挥的第19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参与了解放西北的多次战斗,包括扶眉、兰州和宁夏等战役,展现了他的卓越指挥才能。
关于郑维山的勇猛表现,中央首长曾高度评价道:“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而聂老总则称赞郑维山在战斗中如绣花般细致。李先念也指出:“郑维山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打仗,而是能否打大仗与恶仗的关键!”
郑维山是一位公认的优秀军事指挥官,尽管他在战斗能力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与其他一些将领相比,他的名气在军队中并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