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姜维的临终计策,给三国的统一带来了数十年的推迟,震惊了无数人。然而,作为姜维的师傅,诸葛亮的临终计策,破坏力更为强大!
诸葛亮用计斩魏延
诸葛亮的临终计策,是专门针对魏延的,然而他不仅算计了魏延,还巧妙地操控了其他两位贤人,让他们也在无形中落入了圈套。
魏延自从加入刘备集团起,就与诸葛亮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两个人性格迥异,难以和谐共处。魏延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毫不犹豫地背叛了刘琮和韩玄,可以说,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的。然而,诸葛亮却对魏延这种背叛行为嗤之以鼻,认为魏延的所作所为太过无耻,因此他对魏延一直未抱有好感。当关羽将魏延推荐给刘备时,诸葛亮甚至扬言要斩杀魏延,以此警戒他人。
尽管刘备力图保护魏延,但随着刘备的去世,蜀汉的大权落入了诸葛亮手中,魏延的日子便变得愈加艰难。第一次北伐时,魏延主动提出“子午谷奇谋”,并请求亲自出征街亭,可惜都被诸葛亮拒绝,导致北伐失败。此后,诸葛亮在失败后依然没有解释给部下,反而继续坚持自己的决定,导致了不少不满。
魏延本就是个高傲之人,看到诸葛亮如此做事,觉得自己并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与诸葛亮展开了明争暗斗。最终,诸葛亮无疑占据了上风。此时,几件大事标志着他们的矛盾愈加激烈。
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魏延不听从诸葛亮的命令,拒绝主动请战,还煽动其他将领与诸葛亮作对,这让诸葛亮决定处决魏延。
第二件事,诸葛亮准备在上方谷之战中设计除掉魏延。当时,表面上是与司马懿作战,暗地里却安排了埋伏,欲将魏延与司马懿一同困死在上方谷。
第三件事,魏延在五丈原时扑灭了诸葛亮的七星灯。此举让诸葛亮错失了延续生命的机会。
这三件事的发生,彻底加剧了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到了临终时,诸葛亮已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铲除魏延。
诸葛亮在临终前召开军事会议安排后事时,故意遗漏了魏延,将其排除在核心圈外。接着,诸葛亮将蜀军的指挥大权交给了魏延的死对头杨仪,从而激化了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魏延被杀。
一计害三贤
如果仅仅看见魏延栽在诸葛亮手中,那就低估了诸葛亮的智慧。作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士,诸葛亮的计策从来不会如此简单。
事实上,当魏延被斩后,蜀汉的另外两位贤才,也同样被诸葛亮巧妙地除掉了,这两位贤人便是杨仪和马岱。
诸葛亮将蜀军大权交给杨仪,看似对他极为器重,实则这是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杨仪掌握大权后,亲手铲除了魏延,却没想到刘禅并未如他所期待的那样重用他,反而多次打压。最终,杨仪因心生恐惧在监狱中自尽。
而亲自斩杀杨仪的马岱,原本是蜀汉为数不多的猛将之一,因参与了除掉魏延的计划,最终被彻底冷藏。
结语
魏延、杨仪、马岱,三大贤人在诸葛亮的计谋下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若不是中了他的精心设计,他们本应有更辉煌的未来。诸葛亮确实太聪明了,他巧妙地排除了一切阻碍,确保自己的集团能长久地掌控蜀汉。然而,诸葛亮即便再聪明,也未能料到,他的这一决定最终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这一结果让人深感遗憾。
(本文参考自《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