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制度,通常由统治者利用来约束和惩处奴隶或那些犯下重罪的人。在我国古代,存在着十大极为残忍的刑罚,其中“凌迟处死”是一种特别严酷的执行手法,专门用于对付那些被视为大逆不道者的罪犯。
对“凌迟处死”这个概念,许多人并不陌生,许多现代人通过影视剧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这种刑罚也被称作“千刀万剐”,因为“凌迟”的方式是将犯人的肉一片片、一刀刀地割下,直至其血流不止、痛苦至死。
单是想象这一刑罚的过程,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即便如此,历史上依然有不少罪犯屡屡犯案。古籍《大明律》中明确指出:“若有人进行‘采生折割’,便应施以凌迟之刑。”那么,“采生折割”究竟是何含义?其残忍程度又如何?据说这手段毫无同情之心,明朝时期一旦被发现,必遭到凌迟处死的惩罚。
“采生折割”主要指的是拐卖他人孩子,并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将这些孩子变成残疾人或“怪物”。在古代的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乞丐在乞讨,其中有些乞丐就是被人故意残忍改造成残疾,以博取路人的同情与施舍,以此达到敛财的目的,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一些发生在清朝的离奇故事,说是在苏州城里,有一只会表演说话的狗熊在街上乞讨,吸引了无数路人围观,施舍众多。狗熊会表演已属稀奇,更有趣的是它竟然还会讲话和唱歌,实在是闻所未闻,令当地的县令深感好奇,于是下令调查这件事,结果发现了惊人的真相。
那所谓的狗熊,实际上竟是一个被人贩子囚禁的人类。他被长期关在黑暗的地方,只有在表演时才会被放出来,因此他的精神早已受到摧残,甚至分不清自己是人是兽。这个可怜的男子被当做“狗熊”来表演,背后全是人贩子的阴暗算计。他在孩提时代就被人贩子掳走,受到虐待,皮肤被涂上难以愈合的药水,随即沾上狗毛,待伤口愈合后,狗毛与他的皮肤粘连在一起,令他成为“狗熊”的模样。
县令立刻派兵捣毁人贩子的窝点,搜查出大量的刑具和虐待儿童的工具。这些人贩子以惨无人道的方式对待被拐的孩子,他们常常把孩子的眼睛蒙上,让他们随机选择要被割去的身体部位,之后再训练他们在街上乞讨。这种方式比普通的乞丐更能赚钱,而这些被虐待的孩子因残疾而难以逃脱。
如此丧尽天良的手段,无怪乎在明朝时期,一旦发现“采生折割”的人,必然受到凌迟之刑的严厉制裁。而犯此重罪者的家属同样会遭受流放等重罚。虽然这些刑罚显得极为残酷,但在古代,为了更有效地统治社会,统治者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血腥手段来遏制那些丧失人性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