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季,南京市的政府机关一片繁忙。市委书记唐亮的办公室内,一名下属满脸焦虑地向他请示:“唐书记,陈毅司令员即将来南京视察,我们应该如何接待?”唐亮沉思片刻,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缓缓开口:“做川菜,吃大龙。”这简洁的指示让下属一头雾水。川菜可以理解,但“大龙”到底是何种菜品呢?难道是某种珍贵的山珍海味?唐亮看出了下属的困惑,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只是轻轻挥手示意他去安排。看似简单的招待方案,究竟隐藏着什么深意?唐亮为何如此胸有成竹?陈毅来南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许多人知道陈毅是开国元勋,但鲜少有人了解他与唐亮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段情谊的渊源要追溯到三野时期。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陈毅带领华东野战军南下,而唐亮当时正在山东工作。接到调令后,唐亮迅速赶赴前线,成为三野政治部的一员。第一次见面,陈毅便对这个年轻的干部印象深刻。唐亮身形瘦小,但眼神坚定,言谈举止中流露出超出年龄的成熟稳重。
有一次,部队在宿县休整,陈毅召集干部开会。会议刚开始,突然传来急促的炮声。众人一阵慌乱,但唐亮却冷静自若,迅速组织警戒。陈毅看到这一幕,默默点头表示赞许。会后,他拍了拍唐亮的肩膀,说道:“小唐,你很不错,挺有两下子的。”
从那时起,唐亮成为了陈毅得力的助手。淮海战役期间,唐亮负责后勤工作,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有一次,敌机轰炸,唐亮带领团队冒着炮火抢救物资,确保了补给线的畅通。陈毅得知此事后,特意在全军范围内表扬了他。
然而,唐亮对陈毅的了解远不止工作层面。一次,唐亮在夜班值守时,看到司令部灯火通明。他悄悄推开门,见陈毅伏案疾书。原来,陈毅在紧张的战事间隙,还在写诗。唐亮看到桌上摊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对这位文武双全的司令员更是生出敬意。
1949年,南京解放。陈毅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长,唐亮则留在南京主持工作。临别时,陈毅拍着唐亮的肩膀,语气温和地说道:“小唐,南京就交给你了,遇到困难,随时向我报告。”唐亮郑重地点头答应,心中明白肩上的责任愈加重大。
自此,唐亮更加努力工作,时常回忆与陈毅共事的点滴,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每遇到难题,唐亮便会思考:“如果是陈老总,他会如何做呢?”
陈毅对唐亮的信任也从未间断。有一次,上海来了个干部,自称是陈毅派来协助工作的。唐亮觉得此人有些可疑,于是向陈毅汇报。不久后,陈毅亲自打电话告知:“小唐,你做得对。那人是敌特派来的,已经被抓获了。”这件事让唐亮更加尊敬陈毅,深知他对细节的把控与对同志的信任。
1950年夏天,陈毅即将来到南京视察。唐亮听闻这一消息后,内心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能再次见到老首长,忐忑的是他不知道如何恰当招待。唐亮深知陈毅为人简朴,历来反对铺张浪费。他记得曾有一次,某地的干部为招待陈毅大摆筵席,结果遭到了陈毅的严厉批评。
在冥思苦想之际,管理员来请示具体招待事宜。唐亮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答道:“做川菜,吃大龙。”这简单的回答让管理员仍感困惑。他小心翼翼地问:“唐书记,川菜我明白,可‘大龙’是什么菜?”唐亮轻轻一笑,未作过多解释,只是说:“你先去准备,到时候自然会知道。”
管理员离开后,唐亮便开始思考细节。他回忆起陈毅在战争年代的简朴生活方式,决定一切从简,以实际情况为主。
首先,唐亮否定了在高档饭店接待的提议。他告诉秘书:“陈老总最不喜欢铺张浪费,我们必须遵循他的作风。”于是,他决定在自己家中设宴,这样既显得亲切,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排场。
接下来,唐亮开始考虑菜单。他知道陈毅喜欢吃辣,尤其钟爱川菜。唐亮还记得有一次在前线,陈毅尝到了麻婆豆腐,夸赞不已,并指示炊事班要学做更多的川菜。唐亮便决定以此为起点,要求厨师准备几道正宗的川菜。
在初步拟定菜单后,唐亮反复审视,发现几道菜显得过于奢华,立即将其划掉,换成了几道家常小菜。“我们要让陈老总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但又不能给人铺张的感觉。”他对管理员说道,“再加上麻婆豆腐和回锅肉,主食做担担面吧。”
管理员对此表示有些担忧:“唐书记,这样会不会太简单了?毕竟是接待陈司令员啊。”唐亮摇头微笑,给他讲了一个往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东某地打了胜仗。地方上要摆酒庆祝,陈老总知道后立刻制止。他说:‘老百姓都吃不饱,咱们怎能大吃大喝?’最后,他让炊事班做了一锅杂粮粥,大家围坐一起,边吃边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个故事让管理员恍然大悟,意识到简朴的招待才更符合陈毅的品格。虽然“吃大龙”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答,管理员再度问起,唐亮笑着说道:“去找老张,他会告诉你的。”老张是唐亮的秘书,也是个资深的工作人员。
当管理员将唐亮的话转述给老张时,老张大笑着说:“原来如此!唐书记这招真高!”原来,“大龙”并非一道菜肴,而是围棋中的术语。陈毅酷爱下围棋,唐亮也曾在战争年代与陈毅切磋棋艺。虽然棋艺不高,但每次对弈他都认真对待。陈毅常说唐亮下棋“臭”,但却非常欣赏他的认真劲儿。“大龙”指的是棋局中的一种复杂棋形,吃掉对方的大龙往往决定胜负。唐亮安排“吃大龙”,实际上是在准备与陈毅下棋。
老张的解释让管理员恍然大悟,感叹唐亮的巧妙安排,不仅避免了铺张浪费,还深入考虑了陈毅的兴趣爱好,真正体现了地主之谊。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细致入微的接待方案诞生了。川菜代表了唐亮对陈毅口味的了解,家宴则突出了亲切与节俭,而“大龙”则寄托了唐亮对往日岁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