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军队中一些资历尚浅的将领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提拔,其中包括胡炜将军。胡炜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便投身于革命事业,因此也被称作“三八干部”(指的是1949年3月8日以后才加入的干部)。
在抗战期间,他从地方部队加入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积极参与了豫南东征的抗日战役,并且在皖东的敌后进行战斗。1943年,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的政治委员,始终坚守在淮南一带,参与了多次激烈的战斗,为抗击敌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的岁月中,胡炜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担任政治部主任,跟随韦国清和张震等指挥官进行战斗。在之后的战事中,这位原本专注于政工的干部逐渐转型为军事指挥员,担任了21军61师的师长。年仅29岁的胡炜,也因此成为了第三野战军中最年轻的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升任21军参谋长,并参与了抗美援朝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他进入高等军事学院进行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顺利毕业,随后又返回21军继续履职,历任副军长、军政委及军长等要职。1961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军旅地位。
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军队参与了“三支两军”的活动,胡炜还兼任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开始接触地方的管理工作。1969年,胡炜被提升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21军军长,逐渐跻身大军区的副职行列。
在处理军队与地方的关系时,他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能力,成功制止了两起重大事件的发生,有效保证了军队武器装备的安全。1973年底,他被借调至总参工作,1974年得到叶帅的指名,调任副总长一职。
1975年,他又增添了一个重要职务,担任军委办公厅主任,负责秘书工作、综合研究、保密档案及首长的警卫工作。此外,他还办理了军委与总参会议所作决定的相关事务。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胡炜被怀疑与他们存在关系。虽然从未有正式的中央结论来指控他,但有传言称原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与他关系密切,最终在1977年2月,他被免去职务。
关于胡炜的事件,最终需要一个明确的结论。在多方努力下,这一问题得以澄清,终于在1984年办理了离休手续,并恢复了他的原职务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