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后晋节度使安重荣曾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当时局势的混乱,“有枪便是草头王”,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任何人都能凭借武力称帝。的确,在这个时期,很多人因其雄心壮志成为了皇帝。然而,在这些野心勃勃的帝王中,有一位特别的皇帝,他并未一开始就有做帝王的打算,最终却成为了名垂青史的明君。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开国功臣
这位特殊的皇帝便是后唐的明宗李嗣源!李嗣源出生于沙陀,史书记载他“世本夷狄,无姓氏”,即原本并无显赫家族背景。他的父亲曾在李克用麾下担任雁门部的将领。李嗣源最初名为邈佶烈,为人低调内敛,寡言慎行,处事谦恭谨慎。因其擅长骑射,李克用十分看重他,将他收养为义子,并为他改名李嗣源。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持续不断,李嗣源凭借出色的战斗才能屡次冲锋陷阵,在军中有着“李横冲”的美名。
李嗣源在与后梁的战斗中,屡次建功立业。例如,在青山之战中,他骑马闯入敌阵,身负四箭依旧不退,逆转了战局;在潞州之战中,他带领队伍冲破夹城,成功获胜;在柏乡之战中,他冲入敌军阵中,带回两名骑兵,将敌方的箭矢射得如同刺入铁甲一般。这些令人称奇的战绩,使得李嗣源逐渐声名鹊起。923年,后唐最终灭掉后梁,后唐庄宗对李嗣源感激涕零,曾说道:“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
二、成为皇帝
虽然后唐庄宗曾赐给李嗣源铁券,并且任命他为中书令、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等要职,但庄宗内心对李嗣源依旧充满戒心。此时,李嗣源在京城的言论日益增多,甚至成为了当时的舆论焦点。而与此同时,朱友谦、郭崇韬等人的死去,让朝廷上下感到恐慌不安。甚至,诸军马步的总管朱守殷也奉命监视李嗣源的行动,他曾对李嗣源说:“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
李嗣源虽然粗犷直率,却并不善于心机,他坦然答道:“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谈也。”尽管李嗣源并未有篡位的意图,然而天命却依然选择了他。926年,魏州发生叛乱,李嗣源奉命平定叛乱,却在此过程中意外成了皇帝。
三、一代名君
由于李嗣源的卓越功勋与日渐高涨的名声,他很快获得了叛军的支持,原本只有几百人的部队迅速扩展到数万之众。此时,李嗣源已年过六十,他并不心怀叛国之意,始终希望能与李存勖保持臣子之礼,向他进献奏章。但他的奏章却屡屡被拦截,这让他渐渐生疑。此时,石敬瑭劝说李嗣源:“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
在石敬瑭的建议下,李嗣源决定果断行动,率军进入洛阳。登基的那一天,李嗣源身穿丧服,在李存勖的灵前即位,并继续沿用唐朝的国号。虽然成了皇帝,李嗣源并未因此忘却自己的身份,他常常在宫中焚香祈祷,表示“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
在李嗣源的治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他实施了宽松的政策,重视休养生息,年年丰收,百姓得以安宁。李嗣源的统治为后唐打下了稳定的基础,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直到933年,李嗣源因病去世,享年67岁。
参考资料:
1.《旧五代史》
2.《新五代史》
3.《资治通鉴》
上一篇:梁诚究竟出生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