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身为军委顾问的陈再道再次被启用,并被调任为铁道兵的司令员。这一决定在当时的背景下尤其引人注目,因为作为一名已经从前线退居二线的将领,能重返如此重要的职位并不常见。通常,顾问职务作为在职与离休之间的过渡阶段,似乎意味着一个人的军旅生涯正在走向终结。
陈再道重返一线的机会,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在1982年之前,领导干部普遍面临终身制的问题,而离退休机制的缺陷使得许多一线的老将们在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早已超过了退休年龄。少数将领因为健康原因转任顾问,但大多数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陈再道在五六十年代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长达十二年之久,然而在1972年回归工作时,只获得了福州军区副司令的职务,依然没有恢复到五年前的级别。虽然正职与副职在字面上仅相差一字,但在实际责任和影响力上却是天壤之别。
1975年,军委顾问的职务成立,罗瑞卿、谭政、陈再道、陈士榘和王建安等人被任命为顾问。1977年,罗瑞卿重回一线,担任军委秘书长。在《张爱萍传》中记载,上级最初考虑让张爱萍担任这一职位,但他却推荐了已经退居二线的罗瑞卿。当时,上级对罗瑞卿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他的腿部情况有所顾虑。张爱萍提出美国总统罗斯福坐轮椅也能当总统的例子,似乎促成了这一决定。无论是否受到张爱萍的影响,罗瑞卿再次担任军委秘书长的事实让陈再道看到了希望,他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身体和精力尚可,可以继续在一线工作,对罗瑞卿能重归职场感到“羡慕”。当罗瑞卿主动打电话给他时,他心中已经隐隐感觉到事情即将发生变化。
1977年,这一年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军队各大军区级单位也进行了全面的领导班子调整。这次动荡带来了许多的变动,一些干部被撤职、免职,另一些则被调动。例如,炮兵政委张明池、南京军区司令丁盛、空军司令马宁、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和成都军区司令刘兴元等众多重要角色都面临岗位的改变。此外,新疆军区司令杨勇被调任副总长,铁道兵司令吴克华转任成都军区司令,而南京军区副司令李水清则被任命为二炮司令。这一系列调整背后,反映了上级对人才配置的深刻考虑。
上级将吴克华从铁道兵调动的初衷是让其去二炮,但由于对展开工作的种种顾虑,最终转而安排他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值得注意的是,上级并没有直接提拔铁道兵的副职作为新的司令,这可能是出于整顿的需要,特意引入了一名不曾涉足铁道兵工作的将领,以便更好地进行营运和工作。
当时,陈再道已年过六十,根据现代的标准,他本应在这个年龄段选择离休。然而,在那个干部老龄化严重、年轻干部空缺的情况下,老将依然承担着稳住大局的责任。当他被改为顾问的消息传来时,或许内心难以释怀:自己尚未恢复原职,怎会突然被迫退下?而当他再次被召回到一线时,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尽管铁道兵是属于重体力的兵种,但其下辖的队伍规模庞大,更承载着国家铁路建设的重要使命。
在水到渠成的职务上任职整整五年后,随着军队的精简改编,铁道兵完成了向铁道部的集体转业,陈再道才真正意义上地退居二线,开始在政协履行新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