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什么叫天命所归,就是你们都给我老实听话!”
迪丽瓦拉
2025-09-11 11:07:48
0

在《明大诰》里,朱元璋写过一篇质量很高的“驳论文”。

什么是“驳论文”,就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字,言辞犀利,堪称朱元璋所有著作里的“上乘之作”。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写这篇驳论文?此事得从“僧人彭玉琳谋反案”说起。

洪武十九年五月,江西临江府将来自新淦县的八十名僧人“打包”送往金陵,准备接受朱元璋过审处死。

八十个人中,挑头的是一个僧人,叫彭玉琳。此人所犯之罪是,以教会之义,行聚众谋反之实。

彭玉琳,族籍是福建乐将。出家后云游至江西“传道”,自称“弥勒佛”转世,在江西新淦与当地流寇杨文曾、尚敬等人狼狈为奸,用“白莲教”的名义私下密谋造反。

估计是想当皇帝,想疯了。彭玉琳等人刚凑齐百十口人,就每人封了一个大官,还把年号也起了,叫“天定”。结果没等举义起事,遭人告发,被临江府一网打尽。

彭玉琳能不能颠覆明朝,根本不是朱元璋关注的问题,因为区区百十号人妄图颠覆一个新成立的帝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令朱元璋不理解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明朝作乱这么容易吗?创立一个“白莲教”,到处忽悠一通,就有不明就里的群众响应。

○二是。作乱的人为什么怕死。

朱元璋思考了很久,终于悟出了答案——皆因这伙人全是“愚民”。对付蠢人就得有蠢人的办法。于是,大笔一挥,写就了洪武第一雄文——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

文章用了“呜呼”二字起手,可见朱元璋对这件事的感慨程度。在这第一段,朱元璋从整体上给愚民作了一番分析。

他认为,自古乱世的根源全在这些“愚民”,太平日子过腻了,嫌命活得太长,就开始跟皇帝对着干,把自己往死里作。

为了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朱元璋还用上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拿刚结束不久且亲身经历的元末农民战争“现身说法”。

首先。朱元璋把元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为“愚民作乱”。——“如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

话在不在理,另说。

但此处有一个细节。朱元璋在论述元末农民战争爆发的起因时,用了一个非常暧昧的词语,叫“元政不纲”。

所谓“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意思是,元朝气数已尽,朱明取代蒙元是天命所归,跟元朝内部腐坏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并没有说,元末农民战争是因为元朝暴虐,失去民心,百姓走投无路,活不下去后,才揭竿而起。

这一点,确实打了很多“明铁”的脸儿。很多“明铁”引以为傲的“洪武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事实上,人家朱元璋根本没有说过元朝一句不是,甚至还奉元朝为老东家。

然后。朱元璋笔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惊天拷问——人怎么死,才算好死。朱元璋给出的答案是:

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

——与其死于兵祸,不如“饿死冻死”,后者性价比更高一些。

交代了观点,陈述了事实,作完了对比后,朱元璋开始给愚民分析作乱的前途。

高能部分来了。▼▼▼

朱元璋劝诫那些跟风作乱的富民和贫民,不要被作乱头子给忽悠了。那些头目成功后,一定会沿用前朝的运行逻辑,论功行赏时,压根没有尔等愚民的份儿。

拜武将,肯定要用能打得猛人。

选文官,一定用有文化的读书人。

天底下,能文能武的人,一板砖拍死十个八个,而朝廷的席位是有限的,根本轮不到尔等愚民指点江山。

新朝建立后,侥幸存活下来的愚民,结局是该种地的种地,该赋役的赋役,生活一切照旧。唯一不同的是,换了一波人,需要尔等愚民供养罢了。

洪武皇帝不愧是一代人杰,“牛牪犇”!一针见血戳破了人类社会运行的真相:

——愚民就不要妄想“作乱能够实现荣华富贵梦,愚民的底色就是牛马和炮灰,活着时候老老实实当牛马,死了以后再把最后一丝价值奉献出来当炮灰”。

最后,朱元璋用116字讲出了王朝更迭的残酷一面。

核心就八个字——殃归首乱,福在殿兴。

说白了,就是出头的椽子,先烂。陈胜、吴广、张角、杨玄感、王仙芝是当时第一批“揭竿而起”的愚民,结果都是未登大宝,性命先无。自己当了炮灰,让后来的人捡了漏。

这一点,还是挺佩服朱元璋的。身为一个“捡漏者”,敢于默认自己建立明朝,存在凭运气“捡漏”的成分。

朱元璋的雄文,写得很实际。但有一点朱元璋是忘了呢,还是故意避重就轻呢,为什么有明一朝276年,叛乱不断。

根据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教授统计,洪武一朝三十年中,发生千人级以上规模作乱,超过190次。

试问,哪一个王朝从开国第一位皇帝开始,就叛乱如此频繁。

一样是老百姓,在汉晋隋唐宋元时老实本分,到了洪武时期,就开始活腻了,想方设法往死里作。

答案似乎从洪武二十五年,太学士周敬心的奏疏中,可以找到。

陛下膺天眷命,救乱诛暴。然神武威断则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

○可是,朱元璋听了吗?

能得出“元以宽失”结论的人,岂能接受对天下宽仁的建议。

○什么叫“天命所归”?

依照这篇华丽的雄文所蕴藏的逻辑,就是你们都给我老实听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英雄豪杰辈出。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凭借其出色的才略和卓越的政治手腕,成功地逐步统...
原创 关...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三国局势逐渐形成,其中曹魏势力最为强盛。诸葛亮深知形势严峻,遂制定了联吴抗魏的战...
原创 秦... 如果要评选一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会是秦始皇。他无疑有着这个称号的资格,因...
原创 刘... 刘备在临终时提拔李严,并非为了制约诸葛亮,而是为了加强蜀汉国内的东州势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蜀汉的未来...
原创 赵... 赵云第一次与刘备相遇是在公元191年,那时,赵云刚刚率领自己的部队归附于公孙瓒。当公孙瓒询问赵云为何...
原创 一... 在三国时期末期,随着人才的不断流失,能够称得上英雄豪杰的人物愈加稀少。在这片英雄寥寥的土地上,魏国的...
原创 曹... 在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曹操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逐步奠定了曹魏政权的根基。他的...
原创 关... 大家好大家,我好是,我黑是白黑说白历史说。历史 。 在在《《三三国国演演义义》》中这,我们部可以经...
原创 配... 要了解人民军在战争中的角色,首先得弄清楚他们的背景。朝鲜人民军成立于1948年2月8日,是朝鲜民主主...
原创 朱...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正统性的皇帝,由于其崇高的地位,他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这些重担大多...
原创 《... 《折腰》魏劭的表兄不是好人,他这次回来目的不纯,表面与魏劭兄友弟恭,实则心机深沉。 《折腰》魏劭的表...
原创 曾... 在《曾国藩家书》系列之六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为官经历,其中反映出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然而,令...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读过一遍,甚至有不少被...
原创 明... 1388年四月,高丽王禑决定向大明宣战。为了筹备战争,王禑在全国征召了八道兵力,杀死了21名明朝差官...
原创 中...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和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精彩的历史故事。 在中华历史上,...
原创 韩... 前言 韩信,历史上被尊为“兵仙”和“神帅”,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少年逆袭成了指挥...
原创 什... 在中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有一条呈带状分布的狭长地带,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全长约千余公里,被祁连...
原创 民... 这些上色老照片,褪去了黑白影像的单调与疏离,让民国的人和景都鲜活起来。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那个...
原创 战... 广西地区的军队,一直以来拥有一个令人敬畏的名号——“狼兵”。这一称号,源自于“广西狼兵”威名赫赫的历...
原创 昆... 1939年12月24日,荣一师在扫荡完罗塘南端高地的战场后,郑洞国直接向蒋介石发报捷电: “重庆,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