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天象与人事的关系被广泛认为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尤其是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这一思想,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认可。这一理论对于国家的政策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百余年后,有一位西汉丞相因天文异常现象的发生而被迫自尽,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朝廷。那么,这位不幸的丞相究竟是谁呢?
一、书生起步
这位丞相名叫翟方进,字子威,出生在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地区。翟家原本家境贫寒,世代贫苦,直到翟方进的父亲,通过读书才改变了家族的命运,“好学,为郡文学”。但不幸的是,翟方进的父亲早早去世,翟方进年仅十二三岁,便只能在地方太守府担任小吏,以此为生。由于年纪尚小,翟方进常常遭到上级掾史们的欺侮,过得极为困顿和压抑。面对未来的迷茫,翟方进向一位名叫蔡父的相者寻求帮助。
蔡父见到翟方进后,惊叹道:“小史有封侯之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翟方进听后大为高兴,决定辞去职位,带着母亲一同前往长安,投身于学业。在长安,他潜心十多年,终于学有所成,精通经学,门下弟子日渐增多,学识和名声逐渐在儒生中间传播开来。凭借出色的学术表现,翟方进不久便获得了射策甲科的高分,并被任命为郎官,几年后,又因学识渊博而被提拔为明经,最终历任博士、朔方刺史等职务。
二、封侯拜相
翟方进在担任官职时,处理事务公正不苛,所负责的工作也都按部就班,严格执行法律规定,逐渐赢得了官员们的尊重,威名远播。这使得他获得了汉成帝的赏识,被调入京城,担任丞相司直职务。翟方进在京城任职的短短一年间,两任司隶校尉因他而被罢免,由此朝廷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丞相薛宣更是对翟方进极为器重,并曾对属下的官员们说:“谨事司直,翟君必在相位,不久。”
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翟方进在京兆尹任上表现出色,升任为御史大夫。没过多久,丞相薛宣因故被免职,汉成帝令群臣推荐新丞相人选,群臣纷纷举荐翟方进,汉成帝也非常满意,最终任命翟方进为丞相,并封为高陵侯。翟方进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些曾经预言他将成为显贵的相者的话终于成真。即便是位居高位后,翟方进依旧保持清廉,不贪赃,不徇私情,处理政务一丝不苟,赢得了百姓和朝中大臣的称赞。
三、被迫自杀
尽管翟方进在朝中深得汉成帝的信任,但由于其严厉执法,处理事务毫不宽容,他得罪了许多朝廷的重要人物。像陈咸、朱博、萧育、逢信、孙闳等京师的世家大族,都被他严厉弹劾,这让翟方进在朝中的敌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他与新任大司马王莽的关系也并不和谐,两人之间暗中较量,纷争不断。
然而,到了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天象发生了异变。特别是“荧惑守心”这一天文现象,令朝廷内外人心惶惶。此时,有人建议将天文现象与国家政务挂钩,要求大臣为这些异常现象负责。汉成帝在召见翟方进后,赐给他一份密旨,内容是:“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翟方进深感责任重大,不堪重负,最终选择了自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天文现象而自杀的丞相。
这一悲剧的结局不仅令人惋惜,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天象的敏感,以及天文现象如何被当做政治事件的根源之一。翟方进的死,至今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痛惜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