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篇第三章:详解孙权的弟弟们:一人差点继承孙策大业,另一人继承孙坚爵位?
根据史书记载,孙坚一生育有五子和至少三位女儿。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和孙朗,而三位女儿中,最为人知的便是嫁给刘备的孙夫人。另一位女儿嫁给了弘咨,弘咨正是那个发现并推荐了诸葛瑾的人。至于第三位女儿的详情,仅知她嫁给了一位姓陈的人,具体情况则没有进一步记载。
孙策与孙权为世人熟知,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孙翊、孙匡和孙朗及其后代。
差点成为孙策继承人的孙翊
孙翊是孙坚的第三子,字叔弼。孙坚战死后,孙策前往袁术处请求带回孙坚的旧部,期间孙策将孙翊托付给了张纮。孙翊的性格与孙策相似,都是果敢且略显急躁的人,这也使得孙翊常常受到朱治的批评。孙策临终时,众臣,尤其是张昭等人,都认为孙翊具有与孙策相似的性格,应该继承孙策的大业。然而,最终孙策还是决定由孙权接班。
孙翊的急躁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年仅二十岁的他被任命为丹阳太守,却因为经常严厉苛责部下,招致了边鸿、妫览和戴员的敌视。第二年,三人决定动手,他们伺机而动,终于在适当时机杀害了孙翊。令人唏嘘的是,孙翊的妻子徐氏为丈夫复仇,最终令三人丧命。孙权得知此事后,愤怒之下杀尽了妫览和戴员的家族。
孙翊有一子,名叫孙松,字子乔。他为人善于交际,与陆逊有过几番有趣的对话。除此之外,孙松为人略显放纵,未能有效统御军队。陆逊曾为了警告他,在孙松面前对其属下实行了髠刑。孙松最终于黄龙三年去世。诸葛亮得知此事后,曾写信给诸葛瑾表示惋惜。
继承孙坚爵位的孙匡
孙匡是孙坚的第四子,字季佐。与孙翊一样,孙策在外征战时,也将孙匡托付给了张纮保管。事实上,孙策在父亲去世时曾考虑将孙坚的乌程侯爵位传给孙匡,但最终建安二年,献帝还是将乌程侯的封号授予了孙策。孙匡命运较为短暂,他虽然被列为茂才,却未能走上仕途便早早去世,年仅二十岁。
需要注意的是,孙匡在与曹操联盟时,按照约定娶了曹操的侄女曹氏为妻,并育有一子,名叫孙泰。关于这段婚姻的更多细节,后续文章将有所涉及,此处暂不赘述。
孙泰曾官至长水校尉,但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满宠的部队所射杀。孙泰有一子,名叫孙秀,他被封为前将军并担任夏口督。到了孙皓统治时期,孙皓因深知东吴宗室在外领兵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决定铲除孙秀。孙秀得知后投降晋朝,并被封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还被封为会稽公。
孙秀的婚姻生活也颇具戏剧性,他娶了蒯良的孙女,蒯良是王肃的外祖父,也可以说是司马炎的姨表兄。蒯氏因个性原因,曾侮辱孙秀为“貉子”,这在当时是对南方人的蔑称,最终两人分居。蒯氏后悔离婚后,曾向司马炎求助。在司马炎的调解下,孙秀和蒯氏复婚。当东吴灭亡时,晋朝的大臣们纷纷庆祝,而孙秀却拒绝参与庆祝。他独自站在南方,泪流满面,感叹道:
“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於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晋纪》
孙秀至少有两个儿子。长子无详细记载,次子名孙俭,字仲节,后来在晋朝官至给事中。孙俭有一孙子名孙晷,孙晷在东晋时期被视为名士,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
神秘的孙朗
孙朗是孙坚的庶子,关于他母亲的记载较为模糊。在《三国演义》中,有传言称吴国太是孙朗的母亲,但史实中并无此证据,或许只是为了寻找角色原型而编造。
关于孙朗的记载,我们只能从《三国志》中找到一些不完全的线索。曹休与吕范在洞口之战中交战时,孙匡曾违背吕范的命令,私自放火烧毁大量军用物资,吕范因此将他送回孙权处。孙权得知后大为震怒,决定将孙匡逐出宗族,并改其姓为丁,终身限制其自由。
由于孙匡在洞口之战时已去世,这个可能与孙朗有关的线索,也成为史学家推测孙朗身份的唯一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