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于元朝实施了民族压迫的政策,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对这一朝代持有负面看法。此外,元朝的统治时间较短,使得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元朝的十一位皇帝中,大部分人只知元世祖忽必烈一人。与近年来频繁制作的清朝皇帝题材电视剧相比,元朝那批鲜有存在感的皇帝似乎更该反思自己的历史印记(其实,清朝的皇帝往往受到美化)。
铁木真创立的蒙古帝国在继承人选定上显得较为落后。大汗的选举须由整个蒙古贵族的高层召开忽里台大会来进行,但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推举过程十分复杂,往往难以达成共识。忽必烈对忽里台大会选出的弟弟阿里不哥心怀不满,最终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忽必烈经过一番争斗成功夺取了汗位,这场内争导致蒙古帝国的分裂也由此开始。尽管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但其皇位传承依然没有形成明确的秩序,结果在短暂的九十八年内竟然更迭了整整十位皇帝,朝政动荡不安。
那么,为什么说元朝的皇位争夺反而使得中国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大灾难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阿难答。他是忽必烈的孙子,继承了安西王忙哥剌的爵位。当忙哥剌去世后,阿难答便继承了安西王的位置,成为一位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统治者。他是一位非常虔诚的穆斯林,以至于在唐兀,即如今的宁夏、陕西、甘肃等地,他致力于修建众多清真寺,宣传伊斯兰教。他所统领的15万大军也全部改信伊斯兰教,成为了安拉的信徒。
阿难答在推动唐兀地区的伊斯兰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回族在西北地区穆斯林文化的形成。然而,他对自己领地内宣传伊斯兰教的努力并不满足。在元朝,贵族普遍信仰佛教,阿难答便代表穆斯林的声音,来到大都推广伊斯兰教,甚至试图在皇帝元成宗的宫廷内推行改革,他以“实干家”的姿态,从宫女、侍卫、太监等小范围开始着手。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元成宗的不满,他下令逮捕阿难答并将其投入监禁,命令其改信佛教。然而,阿难答对此并不认同,他和堂兄展开了激烈辩论,列举了多个理由为自己辩护。
元成宗面对这一局面无计可施,尽管他对阿难答的权力有所限制,但因惧怕其背后15万伊斯兰化军队的支持,最终选择放阿难答回到其封地。尽管元成宗对阿难答的影响力采取限制措施,但阿难答在西北地区的势力却愈发庞大,甚至扩展至四川地区,他依然坚守着推行伊斯兰教的信念。1307年,元成宗去世,卜鲁罕皇后和宰相阿忽台迅速召唤阿难答进京以便继承皇位。
然而,怀宁王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对此了如指掌,决定先发制人,先行逮捕了阿难答,并派遣使者迎接身在漠北的哥哥海山即位。海山被称为元武宗,他对汉文化颇有兴趣,在位期间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令人瞩目。这场皇位争夺战以阿难答的惨败告终,他也因此遭到杀害。然而,阿难答在西北地区传播的伊斯兰教却在当地生根发芽。如果阿难答成功登基,华夏传统儒家文化可能会在面对他这样虔诚的信徒时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
作者:东坡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