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一旦进入“垃圾”时间,全是无效内耗
迪丽瓦拉
2025-09-11 14:32:24
0

△图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朝276年+南明18年,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之所以称之为“草台班子”,不是抹黑污蔑的意思,只是它给人一种“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的感觉。

276年也好,294年也罢,如果把它摊开来看,大明的“主要配方”就是一场“皇权、阁权(文官)、宦官”的内耗。

在这场内耗中,皇帝、文官、宦官形形色色的牛鬼神蛇,在这个“草台班子”上博弈绞杀,引爆了“大礼议事件”“国本之争”“土木堡事变”“后金入关”等等一幕幕闹剧,最终在崇祯的“一根绳”、永历的“一根弦”中,砸烂了这个草台班子。

洪武十三年。最后一任封建宰相胡惟庸,没有吃上58岁这年的汤圆。正月初六,朱元璋下旨毙了胡惟庸。胡惟庸一死,朱元璋终于松了一口气,洋洋得意地向历史宣告,洪武一朝把起于春秋,延续1600年的“丞相制度”给毙了。

自此,他把帝国的权力重新分配,皇权直接领导六部,开设锦衣卫“耳目”天下。朱元璋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作为马上定江山的天子,身体素质强的一匹,轻松拿捏如此超负荷的工作,但后世儿孙“生于皇宫大院,长于妇人之手”扛不住这样的强度。

朱棣登极后,立刻感觉吃不消了,下旨在皇权和六部之间,增设内阁协助理政。

到这,意味着阉割版的丞相制,死灰复燃。

实际上,朱元璋废除丞相纯属“多余操作”,这不是朱元璋的错,而是封建制度规则的问题。所有的封建制度全是建立在“理想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

人好,事就好。人坏,事就坏。

同理。

事好,人也好。事坏,人就坏。

1435年1月,坏事就来了。朱瞻基崩逝,年仅9岁的明英宗继位,“主幼国疑”是封建王朝国之大事。

所有王朝都验证了一个历史经验:主幼国疑之日,必定是权臣崛起之时。胡太后一介女流,不便与群臣面对面处理朝政,于是“内阁条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明朝进入皇权与阁权相爱相杀的时代。

而这又可以分为“相爱”和“相杀”两个阶段。

自1435年正统帝登极到1520年正德帝落水,属于皇权与内阁相爱共治阶段。

正德落水之后,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全方位碾压皇权。因为正德落水,身体迅速垮了,无法应对朝政,皇权不得不暂时退出朝政枢纽,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成为帝国真正的扛把子,阉割版宰相——内阁崛起了。

后面的大礼议事件、左顺门哭谏、国本之争就是这么来的。

皇权想干点事儿太难了,已经不是过去为所欲为,认谁当爹、立谁当太子这种事都得经过文官集团点头同意。

面对“皇权虚弱,阁权过旺”的状况,明朝皇帝想出了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嘉靖万不上朝。二是大力扶植宦官。

明朝皇帝把这两种方式,尝试了一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反。两种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明朝彻底进入内耗的“垃圾”时间。

皇帝不理朝政,大臣上咬皇帝,下咬同僚,帝国所有的矛盾完全失控。哪怕历史给明朝安排了一个张居正,试图带领明朝走出这段“垃圾”时间。

然而。国运下滑时,倒霉的事儿总是接二连三,太岳大刀阔斧推行改革,但天不允寿,辅政不到十年就死了,自己还遭到了身后清算。

打这往后,明朝就变成了一种“清算”为主流的政治风向。文官和宦官并不是为了帝国利好而争执,而是一场持续百年的为了否定你、扳倒你的争斗。

当这样的阵仗形成后,帝国就彻底无望了,任何良臣、良策都会在这样的泥沼中被掩埋,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崇祯登极后,还自信满满地认为,古来“阉祸乱政”是历代王朝衰败的根源,只要把“阉党”这颗大明王朝的最大毒瘤,给解决了,就可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救江山社稷于水火。

当他华丽一刀解决了“阉党”后,才发现连文官集团这个“器官”也已经废掉了。

他不得不凡事亲力亲为,这位历史上最勤政、最简朴的帝王,结果终究只是,一场努力感动了自己。

文官集团在上百年斗争中,沾染的劣性根本无药可救。

很多人会认为,崇祯是好面子,不愿意主动南迁。实际上,这种理解过于肤浅。

分析问题要卯死“利益”这两个字。无利不早起,何况是关乎身家性命的斗争。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真是为了“天下大公”“效忠皇帝”吗?如果那样的话,崇祯自缢煤山时,他们就不应该逃,更不应该降,而是追随皇帝一同殉国。

东林党与阉党、阉党与阉党、东林党与东林党的互咬,表面上是政见和立场之争,实际上是在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权。

皇帝在谁手里,谁就说了算。

崇祯南迁的话,必然是迁往南京,那么一旦到了陪都的地盘上,明朝的权力核心会花落谁家。

这种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宋朝檀渊之盟前,副宰相王钦若建议宋真宗南逃金陵,枢密使陈尧叟建议宋真宗亡四川跑。原因很简单,王钦若是江南人,陈尧叟是四川人。

最终,明朝在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中,结束了自1520年以来,一段全是内耗且长达百年的“垃圾”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朝的终结对历史是一种“利好”。因为,内耗只会产生垃圾,无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常常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不同的朝代通常会有特定的形容词,比如秦朝被称为...
原创 古... 大约在4700年前,当黄帝与蚩尤展开激烈战斗时,古埃及人开始了金字塔的建造工作。这一过程持续了几千年...
原创 希... 德黑兰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埃及开罗的第二大城市,拥有近1700万人口,自1796年起一直作为伊朗的首都,...
原创 民... 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原创 九... 封建时代的王朝,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常常利用地形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每座城池更是会设立坚固的城门,并...
原创 老... 回忆是对时间最好的致敬。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继续带大家回顾一些老照片。 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和社...
原创 此... 贾府祭祀宗祠时,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家族礼仪。这场祭祀活动对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排序和责任,体现了家...
原创 西... 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在西安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一事件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
原创 打... 201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重新揭示...
日本关东军在苏联有多惨?冻死当...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1945年8月9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并迅速发动了...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19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朱... 其实,优秀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制度就应该进行改革、...
原创 末... 在清朝末年,出现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其中有太平天国的第一位女丞相,也有满清最后一位太监。今天我...
原创 越... 昨儿半夜窝在沙发上看历史纪录片,看到梁武帝萧衍第四次从同泰寺被“赎”回宫那段,手里的薯片都停了——这...
原创 历... 《木兰诗》中曾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于许多...
原创 八... 1944年,八路军炮兵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约200名日军,而他们手里仅有一门没有炮筒的山炮。眼...
原创 朱...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期,虽然有许多皇帝登基,但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传奇的帝王并不多见。朱元璋不仅经历...
为什么梁山好汉不姓赵? 嘿,各位姓氏文化的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水浒传》里隐藏的“姓氏冷知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
原创 晚... 在清朝的宫廷中,后宫佳丽成千上万,各具美丽,然而其中有一位女子,她的美貌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一生难...
原创 无... 朱棣迁都北京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能够强化国家的力量;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