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建立以后,为什么高丽敢不自量力,出兵讨伐明朝呢?
迪丽瓦拉
2025-09-11 15:03:16
0

1388年四月,高丽王禑决定向大明宣战。为了筹备战争,王禑在全国征召了八道兵力,杀死了21名明朝差官并扣押了5人。同时,他下令废除洪武年号,并取消了汉服制度,强制推行胡服。高丽为此征集了约三万八千三百人组成的辽东征军,外加超过五万杂役,号称十万大军,于四月十八日从平壤出发。

那时,大明已建立了二十年,雄主朱元璋稳固了政权,并在与北元的多次战斗中屡次获胜。那么,身处强国之中的高丽王,究竟凭什么敢向大明发起挑战呢?

高丽的膨胀与自信:三次征元

高丽的政治与军事领导层当时正处于自信膨胀的状态。在元朝的统治下,高丽曾长期作为宗藩,受控于元朝的征东行省。元朝的政权在高丽的土地上施加了很大影响,甚至在高丽内部加强了对元朝的支持。随着元朝末期爆发农民起义,高丽曾派兵帮助镇压,参与围攻张士诚的战争。

然而,很快高丽的统治者意识到,元朝的衰弱不可避免,恭愍王决定摆脱元朝的控制。他发动政变,铲除了亲元派,废除了征东行省,恢复高丽的自主权,甚至率军进攻元朝领土,成功夺回了许多被元朝占领的土地。高丽一度越过鸭绿江,接近元朝的核心地带,虽然元朝顺帝愤怒并威胁出兵讨伐,但元朝内部的疲态让他们最终接受了高丽的要求。

元朝的控制力逐渐减弱,高丽利用这一空隙,重新恢复了对元朝的宗藩关系,并多次在与元朝的博弈中占据上风。1372年,北元开始寻求与高丽合作,甚至请求高丽协助恢复元朝的江山。短短十几年内,高丽成功摆脱了元朝的控制,并在多次博弈中获胜,自信心大增。

高丽强硬派的崛起

高丽的军事强硬派,特别是崔莹,成为了王朝崛起的支柱。崔莹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获得战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曾经参与过高丽的农民起义镇压,并与张士诚交战,还在与元朝和红巾军的战斗中展现了超凡的指挥能力。尤其在收复济州岛的战役中,崔莹带领部队成功登陆,并全歼驻岛的敌军,成为远东历史上著名的登岛战例。

此外,许多通过战功崛起的军事将领,也与高丽王朝的权贵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军事将领们企图借助自己的军功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而高丽王朝的政权,则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

大明与高丽的微妙关系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曾通过使者与高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1368年,大明一建立,朱元璋便派遣使者赠送玺书,并为高丽国王册封,使用洪武年号。然而,由于辽东尚在北元之手,而高丽内部依然有亲元势力,因此,大明与高丽的关系并不稳定。朱元璋采取了“待之”的态度,对高丽并没有强迫要求废除与北元的关系,只是通过外交手段与高丽保持了良好的互动。

然而,局势的转折发生在1374年。当年,明朝的使臣在高丽境内遭到杀害,而恭愍王被暗杀,随之发生了一场政变。新王即位后,高丽国内局势动荡,朝政权力更替频繁,导致了明朝使臣的遇害事件。朱元璋对此事深感不满,迅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如果新君继续执政,他将要求高丽继续向大明进贡,否则,弑君之罪必追究。

对明强硬派的推动

在此背景下,高丽国内的强硬派力量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以崔莹为代表的军事将领。他们认为大明对高丽的要求过于苛刻,必须通过坚决的态度与明朝交涉。某些消息甚至传出,大明要求高丽向其献上大量人力物力,这些传言激怒了高丽的军方,促使他们坚定了对大明采取强硬措施的决心。

高丽决心开战

最终,导火索是领土争端。随着大明收复辽东,冯胜进军成功占领辽东,纳哈初投降,意味着大明的边界已逼近高丽的边界。高丽原本与北元有争议的领土问题,逐渐转变为与大明的领土争端。朱元璋明确提出,铁岭卫为大明领土,高丽不应侵犯。然而,高丽并不认同这一划分,认为铁岭地区一直是他们的传统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强硬派将领崔莹极力推动战争,他认为高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大明的威胁。与此同时,高丽尝试通过外交手段进行辩解,但朱元璋并没有被轻易打动,直接拒绝了高丽的抗议,决定加固铁岭卫的防线。

误判形势,准备开战

在此背景下,高丽王朝最终做出了对大明开战的决定。然而,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高丽与北元的关系日益紧密,双方联合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而此时的北元虽然势弱,但仍试图与高丽共同反抗大明。

然而,朱元璋集中力量准备对北元发动决定性打击,北元在明朝的压力下已经摇摇欲坠。高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并继续推进与北元的联合计划。此时,明朝在捕鱼儿海一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得高丽的战略布局完全失败。

自食其果:高丽的失败

当高丽派军进攻大明时,他们并未料到,大明的反应迅速而且果断。与此同时,高丽的指挥体系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地理和天气原因,粮草运输困难,许多将领提议撤退,但崔莹坚持让他们继续进攻,导致粮食供应困难,士气低落。最终,李成桂和曹敏修等将领决定带兵撤退,这一决定不仅让高丽丧失了对大明的进攻优势,也为李成桂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李成桂最终成功掌控了高丽的实权,并在几年后废除王位自立。高丽王朝自此灭亡,朱元璋最终赐给李成桂国名“朝鲜”,并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朝鲜半岛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与徐达被誉为武将的双臂。他们为大明王朝的崛起贡献了卓著的战绩,凭借出色的统帅才能...
原创 《... 一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数以千计,其中武将数量也不少,至少有五六百位。在所有武将中,使用枪作为主流兵...
原创 千... 推恩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权谋、最具深远影响的策略之一,毫不夸张。自它一出,眼尖的政客立刻就能看出,...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的皇室已经沦为傀儡。事实上,东汉的许多皇帝都被权臣操控,成了权力斗争中的无力...
原创 唯... 在地区治理过程中,领导者必须将人民的需求与地区发展的整体利益置于首位。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尊...
原创 从... 在过去老版《三国志曹操传》无疑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棋作品,而它的成功与其独特的视角、出挑的策略玩法等因...
原创 亚... 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不仅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原创 明... 封建时代的许多制度中,充斥着不人道的做法,其中之一便是殉葬制度。殉葬制度自商朝便开始存在,虽然经历了...
原创 秦... 秦统一后周天子去哪了?为何历史上难觅其踪迹? 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
原创 昆... 1939年12月30日,昆仑关战场上,邱清泉如一只在笼中躁动的猛虎,神情焦虑、激动,来回走动。他已经...
原创 蒙... 在蒙古的征服历史中,南宋无疑是最难以攻克的一座丰碑。当时,蒙古帝国的疆域几乎已形成,东亚、中东和东欧...
原创 东... 在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想到蜀汉的北伐,尤其是由诸葛亮和姜维所领导的蜀汉北伐。...
原创 为... 明朝的魏忠贤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中非常有名的太监之一。魏忠贤出生在今天的河北沧州,从小家境贫寒,几乎没...
原创 为... 《三国演义》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小说,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基于此创作而成。在这部作品中,诸葛亮的北伐是一个...
原创 康...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722年冬,69岁的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四阿哥胤禛接过传国玉玺时,或许没人想...
全球首次考古实证母系社会确实存... 在山东广饶傅家遗址,中国科学家确认4750年前存在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社会形态。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确...
胡惟庸:明朝丞相的权力浮沉与悲... 他是开国皇帝亲手扶上宰相位的寒门书生,却成了大明开国第一罪臣。他替皇帝杀尽淮西勋贵,最后为皇帝用同样...
原创 作... 八王坟是位于北京的一座著名清代王爷墓地,墓中的主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自民国时期...
原创 地... 除去古汉水改道对历史的影响,刘邦和刘备的地盘均为巴蜀汉中,可以说两者的基本盘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
原创 清... 大清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只有在特殊的场合才会开启。例如,皇帝进出紫禁城,殿试的三甲榜眼离开京城、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