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吴三桂起兵为何不攻入越南称帝,非要冒着风险造反?
迪丽瓦拉
2024-11-07 19:16:08
0

原标题:平西王吴三桂起兵为何不攻入越南称帝,非要冒着风险造反?

导读:吴三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野心家,他叛明降清无外乎是因为利益。吴三桂正应了那句老话,无所谓忠诚看背叛的筹码如何?无论是叛明降清还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三藩之乱,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说吴三桂毫无忠诚和底线所言,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反复犹如变色龙的行为让人唾弃。至于为何吴三桂没有攻占越南自立为帝,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叛乱之处,吴三桂胸怀天下看上的是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之位。根本看不起越南这个藩属国的地盘。第二、吴三桂一旦叛乱,三藩和大清王朝之间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大清王朝是不可能让吴三桂从容撤到越南建立政权的。况且越南当时也是大清王朝的藩属,清王朝不会坐视吴三桂叛军在越南兴风作浪的。

吴三桂其人做事确实没什么底线,朝秦暮楚。吴三桂玩欲擒故纵,主动向清朝上书请求撤藩。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有撤藩之意的康熙没有按照套路出牌顺水推舟就答应下来。这让吴三桂非常的恼火,因为他本来是打算养寇自重模仿明朝时期的沐王府那样时代永镇云南。但是这下骑虎难下,吴三桂被迫仓促起兵。

吴三桂叛乱时期的越南的历史背景

其实如果吴三桂不耍小聪明,在叛乱之前就诚恳上表陈情表示入主番邦越南愿为大清藩属还是有可能获得大清王朝册封的。因为大清为彻底掌控云贵,而不是现在通过平西王府转达的隔靴搔痒。另外一个此时的越南处于后黎朝两大权臣郑氏和阮氏对峙时期,情况类似日本的幕府。尤其是郑氏不篡位,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行实际掌权之实。

当时后黎朝皇帝没有丝毫的地位,形同傀儡。国内两大权臣北方郑氏、南方阮氏互相争雄。郑氏、阮氏分别有自己的幕府和行政体系,后黎朝大权都操纵在两位权臣手上。两位权臣权力膨胀,凌驾于后黎朝皇帝之上。为了调停二者之间的矛盾,大清王朝在1673年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分为南北两部分。诸位想想,作为宗主国的大清王朝连儒家如此不容的悖逆的情形都可以谅解,更何况吴三桂离开云贵入主越南这样的请求呢?

论吴三桂入主越南建立政权的可能性

所以说根据当时越南的国内形势以及宗主国对后黎朝当时的态度,如果吴三桂申请入主越南后黎朝是很有可能被大清王朝接受的。因为后黎朝的郑氏和阮氏的行为形同谋逆,和儒家正统的观念格格不入。这种情况清王朝都可以默认,可见当时大清对后黎朝的重视程度。既然根据我们的推断大清是会允许吴三桂入主后黎朝建立政权的,那么吴三桂有没有这种打算呢?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没有。理由如下:

吴三桂自视甚高,看不起越南这个藩属国。在他看来,他在改朝换代中左右了明朝的灭亡、推动了清朝的兴起。自己替清朝打下了偌大的江山,如果自己要反的话这江山就应该有自己一份。所以他瞄准的是中原王朝的皇位,而不是一个番邦藩属国王的位置。

其次吴三桂虽然不是诗书传家,但是依然保持着中原王朝上国的优越感。怎么可能自降身价去越南栖身呢?况且吴三桂的亲兵很多是来自东北,包括原来的关宁铁骑。所以如果发动叛乱都想杀回老家,如果能成功才能衣锦还乡。所以从将士们的心理来说也不愿意征伐濒临热带的越南。

况且当时清朝天下初定,人心不稳。东南的盘踞台湾的郑经不断袭扰江南财税重地;北方的沙俄蚕食北方领土;西北的葛尔丹虎视眈眈,还有民间各种反清复明的势力此起彼伏。这让吴三桂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趁机起兵推翻大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他的心思也绝对不会放到越南这么一块弹丸之地。

叛乱陷入不利局面的时候,吴三桂是否还有放弃国土进入越南割据的心思?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叛乱对于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是说一旦叛乱开始,双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直到一方彻底倒下为止,谁也不可能轻易退出。战争一开始果然如同吴三桂判断的那样,叛军进展顺利。战火蔓延了大半个中国,云贵、广西、湖南、四川、陕西等省份都被纳入了吴三桂的掌控之中,清朝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看《康熙王朝》中的情节,康熙都愁的后悔削藩了。

但是吴三桂的名声太臭,无论是拥戴明朝的势力还是清朝统治者都仇恨吴三桂(吴三桂亲手杀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清朝顶住吴三桂的三板斧后开始了战略反攻,吴三桂只能短暂匆忙称帝来鼓舞士气。最后吴三桂病逝在前线,叛乱大军也在随后被彻底平定。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不知道吴三桂是否后悔没有当时不如选择一个藩属建立政权过过瘾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男子普遍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让现代人无法理解。如果放到现在,可能还...
原创 为... 前言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每一位英雄都曾在动荡的年代中,以独特的方式披荆斩棘,创造了属于自己...
原创 1... 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
原创 历... 1929年冬天,国民政府一道命令下来,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春节,突然就成了“违禁品”。 不准贴春联,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常常提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多人都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各自分庭抗礼,但如果细细分...
原创 战... 1950年3月,李文,这位曾担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和第五兵团司令的将领,在重庆西南军事政治大学高级研...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了十(九)位同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中,我提到过西汉初年有十(九)位同...
原创 封... 在封神世界中,姜子牙受命于元始天尊,封神三百六十五位,每位正神都各自守护一方。 随着历史的演变,...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种极具历史背景的仪式,既令人毛骨悚然,又长久地在社会中流传。尽管它的残忍性受...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