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美国在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时,首先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1945年,美国在报复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也曾计划实施一个代号为暴雨的登陆作战。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发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全面占领日本的九州岛。当时,只有美国凭借其最先进的军事力量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1945年6月,美国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对暴雨计划进行了详细评估。根据预测,如果实施这一计划,美军将至少损失19.3万人。这个惊人的数据令美国震惊,因此,为了尽量减少伤亡,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美国最终选择了通过原子弹进行震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美国,苏联和中国也都制定了详尽的对日作战计划。如果没有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日方必然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战局,这些计划一旦实施,日本将无路可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非常激烈,各国都有自己的算计。美国作为远离战火的大洋彼岸的国家,选择了中立政策,并通过永久中立法案来维持自己的安全。在其他国家爆发战斗的同时,美国则通过出售战略物资(如石油、钢铁、铜等)和军火赚取利润,其中日本是美国最大的买家。 数据显示,从1937年到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送的物资总额达到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占了7.039亿美元。1940年7月,为了争取更多的战争利益,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实施了限制,要求日本进口的战略物资必须获得许可证。这一举动激怒了日本,因此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件以报复美国的同时,也开始开辟东南亚战场,掠夺更多资源以支撑战争。 近年来,一些学者分析认为,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实际上是美国故意引导日本做出的决定。美国的核心目的正是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对日本宣战。美国对日宣战后,尽管日军非常强悍,但美国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为了让日本尽快投降并减少伤亡,美国才启动了对日大轰炸和原子弹计划。对美国而言,这一切不过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而已。 苏联在二战中的主要敌人是德国。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苏联也希望在亚洲战场分一杯羹,因此开始关注日本。除了按计划登陆日本本土,苏联还制定了一个极端的计划:用轰炸机攻击日本境内的所有活火山,目的是通过引发火山爆发来消灭日本的抵抗。尤其是日本的富士山,作为日本的圣岳,万一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苏联的这一计划非常激进,但最终并没有付诸实施。实际上,苏联的真正战略目标是先让美国消耗日本的主力部队,然后自己再出兵收割成果。苏联直到1945年8月8日才对日本宣战,这时美国的原子弹计划已经取得了进展。令人意外的是,日本的投降速度超出了苏联的预期。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而苏军直到8月18日才越过鸭绿江。即便如此,苏联还是在日本签署投降书后,占领了日本北部的北方四岛。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二战中的处境显得尤为吃亏。若是日本没有在1945年投降,中国的复仇战将会非常漂亮,无论是中国的解放军,还是国军,早已准备好详细的战略反攻计划。 通常来说,战争有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和反攻。中国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缺少了一个战略反攻的阶段。1945年4月,中国七大已经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准备在各个方面发起大规模的反攻,并将战略从游击战转向主动的运动战。 在1945年上半年,中国的解放军已成功收复了24万平方公里的失地,解放了接近1000万的人民。可惜的是,由于两颗原子弹的投放,日本过早投降,使得中国错失了一个大胜利。而且,投降后的日本,100多万日军得以安全撤退,令中国人民感到痛心和遗憾。 此外,日本过早投降也使其在战后迅速恢复了实力,得以崛起。如果没有原子弹的介入,三国(中国、苏联和美国)一定会采取分裂日本的措施,使得这个国家彻底灭亡。事实上,当时各国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肢解日本的计划,未来有机会再为大家详细解读。 总的来说,1945年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并没有拯救日本,而是让日本在二战结束时避免了完全的灭顶之灾。那么,读者们对1945年原子弹拯救了日本的看法是什么?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