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中国鹰派人物,力主灭日本,直言: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迪丽瓦拉
2025-11-09 08:31:57
0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也被纳入了985和211重点高校之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经过多次变迁和战火洗礼,依旧屹立在教育的前沿。尤其是在1938年,学校曾与其他高校一道迁往云南,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成为那个时代教育的象征。南开大学不仅历经风雨,它也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其中周恩来就是其知名校友之一。如今,许多当代人物也从这所学校走出,艾跃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艾跃进,这位备受尊敬的教师,因其精彩的演讲而广为人知。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不少学生都会选择蹭课来聆听他的教诲。即便你没上过他的课,也常常能听到他的几句名言,这些话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讨论中的经典之作。艾跃进专注于军事教育,凭借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他的个人魅力与教学风格使他在南开大学的教师中独树一帜,成为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

外表看似儒雅的艾跃进教授,谈起政治时却展现出了激烈的态度,尤其是在表达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反对时,他从不回避自己的立场,直言灭掉小日本,因此被许多人视为鹰派代表。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在南开大学求学,并且在毕业后留校工作。他起初在团委任职,随后成立了军事教研室,逐渐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崭露头角。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对国防教育的贡献,他屡次获得荣誉奖项,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的先进个人。

2006年,艾跃进提出为南开大学申报军事学硕士学位点,并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成为全国首个非军事学院开设的军事学硕士点,也奠定了南开大学军事学科的基础。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艾跃进经历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毫不畏惧,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这一开创性工作也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更多的认可。除了军事学科,他还广泛涉猎国际形势、时事政治等领域,知识面广泛,思维深邃。他的课堂不仅仅是学术的讨论,更是对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深刻启发。

艾跃进的演讲总是铿锵有力,语言犀利,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说,国家复兴离不开英雄人物和榜样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基础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他是少数几位能面对舆论攻击,依然坚守自己信念的人之一。他的经典名言和演讲,成为网络上传播的焦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言论之一便是灭掉小日本。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言辞过激,但背后深藏的历史背景却让人不得不反思。艾跃进指出,自己并非要灭绝整个日本民族,而是针对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他认为,历史上的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创伤,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至今依旧让国人无法忘怀。更令人愤慨的是,日本至今不承认这些历史事实,甚至在一些历史问题上选择回避与否认,这种态度无疑是在挑战中国人民的尊严。因此,艾跃进提到的灭日本其实是指要消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残余,是为中日两国的长远和平与合作奠定基础。

艾跃进认为,只有彻底铲除军国主义,才能让中国走向强盛,也能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他的言论虽然激进,但其中的深刻道理却让许多人产生共鸣。他曾表示,虽然这种做法在当代可能被视为极端,但如果最终能够实现,将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历史功业。

艾跃进教授的另一个经典事件发生在一次与北大学生的互动中。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人才流向海外,许多人开始担忧国内的人才流失。有一名北大的学生向艾跃进表达自豪,称北大的学生去美国留学占比很大,还自问南开大学的情况如何。面对这番话,艾跃进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请问你们回来了多少?这一句简单的话,让那名学生哑口无言。这一事件反映了当今社会人才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学成归国的人,往往是为了更高的物质生活条件,而非为了祖国的建设。艾跃进深知,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艾跃进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极为精彩。2016年,他因胃癌去世,享年58岁。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以教育为己任,尽职尽责。他坚信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下讲台。即便在病重期间,他依然坚持上课,讲授知识,直到身体极度虚弱,被强制入院治疗。但在康复后,他又立即回到讲台,继续为学生们传授知识。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去世前不久,艾跃进教授在病床上依然主持了几名新入党党员的入党仪式,尽显责任与担当。

艾跃进教授常说,他宁愿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对于他而言,教育事业和学生始终是最重要的。他的一生无愧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是国之大才。他的离世虽然让人痛惜,但他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永远铭刻在每一位受过他教诲的学生心中。

在当今社会,我们确实不缺乏有才华的人,但真正具备高尚品德,并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却并不多。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依靠口号,更需要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民族站起来,国家才能自信、富强,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艾跃进教授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一份微小的行动都将成为民族崛起的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陕西这个地方,提起它,大伙儿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多半是那些老古董事儿,秦始皇的兵马俑、西安的城墙,还有汉...
原创 她... 1926年,国民党北伐军成功地夺回武汉,武汉成为了北伐军的重要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成...
原创 如... 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原创 溥... 公元1636年,大清朝建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对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政权稳固、长久,甚...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他当了皇帝的时间不长,但作为皇帝,他享受了许多皇帝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可...
原创 隋... 见风使舵的标杆,站队从未出错 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一直是帝王宠爱的人选。忠诚的大臣往往是国家和百姓的利...
原创 古... 大家可能都在古装剧里看过这么一幕:大红花轿抬进门,新娘羞答答地拜完堂,婆婆满脸堆笑地走过来,看似亲热...
狄拉克:不爱说话爱数学 01 布里斯托的齿轮与数字 1902年8月8日的布里斯托,雨丝裹着工业革命残留的煤烟,粘在维多利亚式...
原创 石... 清朝的士兵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兵、勇和卒。 所谓的兵是指正式在编的军队,他们领取国家的薪俸,主要包括八...
原创 他... 1947年四平攻坚战结束后,王兆相并没有继续留在主力部队,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调任到地方军分区担任司...
原创 他...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也被纳入了985和211重点高校之列。它的历...
原创 民...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大小军阀数量众多,超过了几十个。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由北洋军阀主导政治,袁世凯去...
原创 假...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和祭祀历代的名将,专门设立了武成王庙。庙中主祭的是姜子...
原创 他... 2021年7月1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许多党和国家的...
邓孔昭:施琅其人二三事 一、“争专征权”强烈排斥他人 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专征权,并且坚持不懈,不达目...
原创 古... 古代男子普遍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让现代人无法理解。如果放到现在,可能还...
原创 为... 前言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每一位英雄都曾在动荡的年代中,以独特的方式披荆斩棘,创造了属于自己...
原创 1... 许多人认为,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从而间接地拯救了中国。其实,这种看法是...
原创 历... 1929年冬天,国民政府一道命令下来,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春节,突然就成了“违禁品”。 不准贴春联,不...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我们常常提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多人都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各自分庭抗礼,但如果细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