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作战理论: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中的兵力安排和行动要有欺骗、利用有利的时机进行行动,还要根据敌人的弱点进行分割和变化。接着,孙武描述了战斗的速度和变化: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些看似无用的话,实际上却揭示了胜利的关键所在。事实上,除了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兵法和战术来打败敌人,像马其顿方阵就是其中之一。 马其顿方阵与其说是一种阵法,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战术。在西方的荷马时代,战争基本上是以无序的方式进行,士兵们像蜂群一样猛冲过去,完全没有战术可言。但到了希波战争时期,在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人首次运用了军阵来抵挡波斯的骑兵,尽管人数处于劣势,他们仍然成功地击败了波斯人,赢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 这种战术后来被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所借鉴,并创造了闻名遐迩的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大帝组建了数支由16名士兵组成的纵队,每名士兵手持约6米长的长枪,在骑兵的掩护下缓慢推进。此外,还有一些机动性强的轻装步兵随时准备协助长矛兵进攻。为了打乱敌人的阵型,后方还会派出辅助兵,使用弓箭、长矛,甚至石子等进行干扰。
一个完整的马其顿方阵通常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相同配置的方阵组成。长矛兵们一起向前行进的场面足以令敌人感到恐惧。然而,马其顿方阵屡战屡胜,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装备先进和兵种协同作战得当,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其独特而高效的战术。 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战术可以概括为:长矛兵在前方顶住敌人正面的进攻。由于长矛的长度,敌人几乎无法靠近,即便有敌人能够靠近,轻装步兵也能迅速给予打击。就算是敌人发起骑兵冲锋,长矛兵的防线也难以被突破。如此一来,少量的长矛兵就足以抵挡住敌军数倍的兵力。 但是,这只是防守。真正的关键在于进攻。当敌人的正面防线被顶住后,军中的骑兵会集中力量攻击敌军的侧翼,形成两面夹击的局面。这样,敌军的边线会出现漏洞,骑兵消灭敌军这一部分后,原本与敌人交战的长矛兵和轻装步兵便可解放出来,进而对敌军的另一部分形成包围。 接下来,军队会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像铺地毯一样包围敌军。古代的军队通常战斗意志较弱,一旦某个方向出现了明显的漏洞,敌军就容易发生溃败。总的来说,马其顿方阵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防守较弱的地方,利用这一点最终击溃敌军。 为什么说马其顿方阵的战术先进呢?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火枪兵在战斗中需要反复装填,火枪的射击速度非常慢,因此这种作战方式被戏称为排队枪毙方阵。拿破仑之所以能够横扫欧洲,关键就在于他学习并改进了马其顿方阵的战术,将其变为拿破仑方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兵力优势打击敌人薄弱处,成功包围敌军。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敌后游击战中,面对全方面的劣势,时常也运用了类似马其顿方阵中的精髓部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借此打散敌军的主力,并用小部队包围歼灭敌人。这种战术也被改进并广泛使用。 然而,这种战术也有显著的缺点。它对军队的士气和决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比如,马其顿方阵和拿破仑方阵的核心要点在于士兵的意志力,如果军队的士气不高,敌军只需要一个强力冲锋,长矛兵就可能会乱阵而逃,导致整个战术崩溃。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小亚细亚,并在短暂休整后发起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东征。他的目标是征服萨珊波斯。凭借马其顿方阵的强大优势,亚历山大仅用三万多人的兵力,便在两年内占领了波斯全境。 然而,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得知,在遥远的西方,还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因此,他在占领波斯不到一年后,决定继续东征。据说,亚历山大的目的地是穿越帕米尔高原,进攻中国。但由于迷路,他最终在印度击败了波拉斯国王,占领了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很多人因此猜测,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继续远征中国,会不会打败当时孱弱的周王室?但这实际上是很难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真的到了中国,他能战胜最强的秦国吗?可能性并不大。并不是说马其顿方阵不如秦国的军队。如果两军在平原上正面交战,马其顿方阵的战术应该会占上风,因为它在战术和兵力上的优势很明显。虽然秦国军队的士气可能会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肯定谁会胜出。 但如果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真的远征中国,情况会有很大不同。首先是补给问题。马其顿方阵战术的核心依赖于士气和士兵的勇气。如果没有充足的补给,长时间远征必定会导致军心涣散。而且,马其顿的士兵并不像游牧民族那样能一边征战一边补充物资,缺乏后勤保障的话,即便是最具战斗力的现代军队也会陷入困境,更何况是古代的马其顿军队。 此外,尽管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广阔的领土,但他并没有能够有效地管理这些领土。尽管他击败了印度国王波拉斯,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却因为后方的叛乱而不得不撤军。当时,波斯、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马其顿甚至雅典都在发生叛乱。这也是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撤军的原因。如果他没有迷路,很可能在中亚沙漠中途就不得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