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原来这位将军已经被免职回乡,并且已经在家乡过了两年农民的生活。朱德当即决定,亲自派人将他接回北京,参与即将举行的大规模授衔仪式。 朱德的这一做法看似令人费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他如此费心?这位人物正是肖新槐将军。肖新槐不仅是一名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而且还是志愿军的军长,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肖新槐出生于湖南宜章县。由于家庭贫困,他从小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只在私塾学习了半年,8岁起便跟随父母从事农活。在艰苦的生活中,他常遭受当地恶势力的欺压,这让他从小养成了强烈的嫉恶如仇的个性,他常常为贫苦百姓出头,替他们讨回公道。 1928年1月,肖新槐参加了湘南起义,开始了他革命生涯的新篇章。此后,他一直跟随朱德,参与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并在红四军担任特务营副排长。作为朱德的得力部下,肖新槐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包围井冈山的战斗中,他的英勇表现令朱德非常满意。后来,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肖新槐屡立战功,先后被晋升为营长、团长、师长,并随红军主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肖新槐经历了雪山草地的艰难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到达后,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编入了120师,参与了山西的抗日战争。此后,肖新槐一直活跃在抗日战线,与日军展开了持久的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肖新槐积极参与了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和太原战役等战斗,并屡次获得表扬。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肖新槐作为预备队赴朝参战,参加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担任第66军军长的肖新槐,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彭老总曾称赞道:第66军一仗比一仗打得好!他因此获得了朝鲜方面授予的二级国旗勋章。 然而,由于长期的战斗,肖新槐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恶化。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回国接受治疗。身体稍微恢复后,他被任命为山西军区司令,但旧病复发,使得他再度不得不离开岗位。1953年,考虑到他长期劳累的身体状况,组织决定让他免职回乡休养。按肖新槐的职务等级,他回乡后本应安排警卫班,但他坚决拒绝,表示不愿给地方增加负担。回到家乡后,肖新槐像普通农民一样与乡亲们一同下田干活,生活简朴,完全没有依赖任何特殊待遇。 在1955年的大授衔时,朱德亲自派人把肖新槐从家乡接回北京。尽管他当时在军中已没有职务,但他依然是南京军事学院的学员,因此他有资格参加授衔。授衔仪式结束后,肖新槐继续留在北京工作。然而,到了1956年7月,由于健康问题,他再次请假休养,之后他便回到了家乡。 肖新槐在家乡度过了余生,直到1980年去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