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之后,三国时代逐渐走向尾声。北伐的关羽虽然成功斩杀了敌将庞德,却也因失去荆州而陷入绝境,最终被东吴的势力所杀。不久,张飞亦惨遭自己的部下谋杀,接连的打击使得刘备如同遭遇双重重创。面对这些悲剧,刘备或许是出于真正的复仇仇恨,或许是借助此机会,他决心发起北伐,但选拔将领出征却成了难题。
在那个时期,刘备的可用将领寥寥无几,关羽、张飞已然去世,黄忠自然已早早作古,五虎将中仅剩的赵云和马超也并不足以肩负重任。尽管如果攻下东吴,则蜀国的局势会有所好转,然而显而易见,刘备并不容易就能攻陷东吴。赵云与诸葛亮对此十分明了,于是纷纷劝说刘备暂时放弃伐吴的计划。另一方面,孙权也并不想与刘备开战,特意派遣使者前来求和,然而刘备对此充耳不闻,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更是特意送信,但这无疑只能加深刘备的反感,根本没有产生任何积极效果。
最终,刘备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决定御驾亲征,命诸葛亮留守益州,赵云镇守江州,而自己则带着一大批新将出征东吴。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选将时选择留下一位五虎将,但却没有携带马超。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夷陵之战,孙权一方面与曹丕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派出了陆逊。陆逊不仅智勇双全,他善于谋划,应变能力极强,对内能治国,对外能安邦,他还曾利用关羽的骄傲成功设计了杀死关羽的计策,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年,陆逊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利用关羽的自负,通过讽刺的信件激发了关羽的自豪感,使他失去了警惕。这一次,陆逊也将作为刘备的强大对手,以退为进的战术进行反击。他先是忍辱负重,主动放弃了大片土地来迷惑敌人,随即巧妙运用火攻。最终,刘备的蜀军惨遭失利,冯习、张南、傅肜、程畿、马良等许多将领相继战死,黄权因撤退之路被截,最终投降曹魏。
刘备逃亡中翻山越岭,最终躲进了永安城(即白帝城)。从整个战局来看,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因夷陵战败,刘备身心俱疲,丧病不起,白帝城成了他最后的栖息地。虽然马超作为卧底也未必能改变整体战局,但他确实是一位名将。至于刘备为何不带上他,或许与马超的出身与个性有关。马超虽勇猛,性格却缺乏稳重。刘备虽然接受了他的投靠,但并不一定会给予他重用。马超在蜀中已七年,其间几乎没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再加上马超身体欠佳,此时他已四十多岁,长年战乱与忧虑使他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在战前,他便已身患疾病,强行上阵实际上是在加速他的健康状况恶化。夷陵之战后不久,马超便因病去世。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带不带马超对刘备而言似乎并无太大区别,也并没有必要带上他。刘备选择带一群年轻的将领出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军事才能,以应未来之需。随着关羽、张飞、黄忠等老将相继去世,蜀汉的实力不可避免地削弱,因此培养新一代大将是势在必行。这场战争也正是给年轻将领们提供历练的机会,等到后来诸葛亮北伐时,这些新生力量便能派上用场,为蜀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