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且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帝王虽然不多,但明宣宗朱瞻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能力被历史低估的帝王——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生于1399年3月,出生在北平燕王府。巧合的是,在他诞生前九个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并开始削弱权臣的力量。此时,朱瞻基的祖父燕王朱棣则站在了是否发动政变的十字路口。令朱棣深感震动的是,在他得知孙子出生的那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赐予他一块大圭,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长。”朱棣从梦中惊醒,回想着梦境中的情形,这一切似乎是天命的启示。当他听到孙子降生的消息时,更加深信这是上天的指引。于是,朱棣下定决心,发动了震惊历史的靖难之役,改变了帝国的未来。而后,朱瞻基的成长也印证了祖父梦中的预言,他在后来的统治中为明朝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瞻基自幼聪颖过人,深得朱棣宠爱。永乐九年,仅十二岁的朱瞻基便被立为皇太孙。朱棣无论身处何地,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亲自指导他,并指派学士如胡煌等教授他学问。在朱棣的影响下,年轻的朱瞻基不仅接触过农民辛勤耕作的景象,还亲身经历过战场的刀光剑影;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他同样有着极高的造诣。无论是安邦治国,还是驰骋沙场,朱瞻基都展现出了文武双全的能力,他的综合素质非常突出。
1421年7月,朱棣驾崩,儿子朱高炽继位。然而,朱高炽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八个月后他因病去世。此时,年仅26岁的朱瞻基在南京,而皇叔朱高煦图谋发动政变。为了阻止这一切,朱瞻基在得知消息后急速赶回北京,确保了局势的稳定。同年6月27日,朱瞻基正式继位为帝,开启了宣德元年。然而,不久之后,朱高煦再次企图谋反,但朱瞻基与早已历经战火的建文帝朱允炆不同,他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亲自领兵镇压叛乱,成功震慑了叛军。短短时间内,朱瞻基便包围了叛军据点乐安城,并以强势的姿态向其他亲王传递了决胜的信号。他不仅制服了朱高煦,还平定了多年困扰明朝的藩王问题,彻底削弱了地方势力。
在军事上,朱瞻基注重国防建设,提倡兵备的重要性,但同时又坚决反对无缘无故的战争。他强调治军严谨,关心士卒的生活,亲自视察军营,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士兵士气。宣德三年、宣德五年及宣德九年,朱瞻基多次亲自巡视边疆,其中在宽河之战时,蒙古的兀良哈部被朱瞻基的亲征震慑,纷纷下马拜倒在地,向他投降。此战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治国方面,朱瞻基宽厚仁爱,致力于安定百姓的生活。他重用贤臣如杨世奇、杨荣等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并通过减税、免赋等措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逐步走向繁荣。被誉为“仁宣之治”,这一时期的成就堪比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
宣德五年,朱瞻基下令郑和第七次出航,这也标志着明朝大规模的下西洋航行的结束。除了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卓越成就,朱瞻基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同样有所建树。他的传世画作如《玉林黄泉花鸟卷》和《武侯高卧图》至今为后世传颂。
1449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享年36岁。他的葬地位于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