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中,庞统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被乱箭射杀,刘备不得不紧急召集诸葛亮等人北上入川,共同对抗刘璋。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全,诸葛亮将重要的责任交给了关羽,并且除了要求关羽执行“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外,还特意为关羽留下了八位得力助手,其中包括四位文官和四位武将。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演义》中的描述,详细分析这些人的能力和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
四位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
马良,字季常,面容上有一根显眼的白眉。俗话有云“马家五常,白眉最良”,这句民间谚语便是用来形容马良是马家五兄弟中最为杰出的那一位。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马良遂投身刘备阵营,成为州从事。在关羽北伐的过程中,马良与伊籍共同担任参谋,随军出征。在一次战斗中,关羽中了曹仁的毒箭,华佗为其刮骨疗毒时,马良与关羽一同悠闲地下棋,显现出他非凡的镇定与机智。当荆州失守时,马良和伊籍便迅速前往成都请求援助。此后,在夷陵之战中,凭借其卓越的号召力,马良成功召集了五溪蛮部队的沙摩柯增援,显示出他广泛的影响力。
伊籍,字机伯,来自刘表的故乡,并非土生土长的荆州人。年少时,伊籍便跟随刘表,刘表去世后,他转投刘备,成为刘备阵营中的重要文官之一。在关羽北伐时,伊籍与马良共同为关羽出谋划策。荆州失守后,伊籍也紧急前往成都请求支援。在曹丕篡位之后,伊籍与诸葛亮等人共同劝说刘备称帝,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敏锐眼光和坚定立场。
向朗,字巨达,年轻时曾拜司马徽为师,后来被刘表任命为临沮县的县长。刘表去世后,向朗归顺刘备,并成为刘备阵营中的一员。刘备夺得荆南四郡后,向朗被任命为负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等四县的军政民事事务。在第一次北伐时,向朗随军出征。由于与马谡的关系较好,他曾包庇马谡战败后逃走的行为,因此被诸葛亮免职,回成都待命,直到几年后才被重新任命,最终成为光禄勋。
糜竺,原是徐州的一位富商,和兄弟糜芳一起拥有大量财富,家中拥有近万名仆人。陶谦去世后,糜竺热情迎接刘备进入徐州,成为刘备的重要助手。在刘备夺取益州后,糜竺被封为安汉将军,成为刘备阵营中最为高职的文官,甚至地位超越了军师诸葛亮。
四位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
糜芳,糜竺的弟弟,与糜竺有着相似的经历。在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被任命为南郡太守。由于关羽看不起糜芳,认为他是因为妹妹嫁给刘备才得到升职,糜芳心生不满。当吕蒙偷袭荆州时,糜芳与傅士仁一起投降了吕蒙,叛变了刘备。正是因为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关羽未能成功返回南郡,最终被东吴俘虏并遭处死。
廖化,演义中与正史有显著差异。在《演义》中,廖化最初是黄巾军的将领,后来加入刘备阵营,协助关羽守卫荆州。在关羽北伐失败后,廖化被派去向刘封求援,但未果,最终返回成都。他有一句名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表明了他虽然能力有限,但一直在蜀汉阵营中勇敢担任先锋,直至蜀汉灭亡。
关平,演义中是冀州关家庄的庄主关定的儿子,后被关羽收为义子。他随关羽征战多年,逐渐成为关羽的得力助手。关平在与庞德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双方激战了三十回合,平分秋色。关羽败走麦城时,关平与关羽一同被东吴俘虏,最终被孙权杀害。
周仓,原为黄巾军张宝部将,后来成为关羽的随从,随关羽东征西讨。襄樊之战中,周仓活捉了庞德。在关羽突围失败后,周仓坚守麦城,直到关羽被俘。他在关羽被杀后悲痛欲绝,甚至在麦城城墙上痛哭并拔剑自刎,显示出他对主公的忠诚与悲愤。
结语
诸葛亮入川后,给关羽留下的四位文官马良、伊籍、向朗和糜竺,以及四位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和周仓,虽然他们中有叛徒糜芳,但其他七位无论是在文才还是武功上都展现出了超凡的能力和深厚的忠诚。每一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蜀汉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