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语》中曾有记载:“憔侥氏长三尺,短之至”。在古代中国,黑人曾被称为憔侥氏,早在先秦时期就可以找到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文本中提及了枭阳国、厌火国等与黑人部落相关的民俗文化。在这一背景下,郑和的下西洋活动加深了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其中不乏一些黑奴被带回我国,主要安置在像广州和南京这样的城市。
我们常提到的“昆仑奴”,实际上是唐代对肤色较黑的人群所作的统称,“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个名词不仅指代了来自南洋地区的人,也包含了一部分非洲族群。昆仑奴通常体格健壮,勤勉能干,性格温和,因此在唐朝的上层社会中,他们受到极高的青睐,许多贵族将拥有昆仑奴视为一种显赫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黑人来到中国,广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地曾经居住着多达20到30万名黑人。此外,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吸引着许多黑人群体。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家庭中,家庭结构颇为特殊:奶奶朱水宝是地道的中国人,但她的孙子朱军龙却是一位黑人。这一切,要追溯到二十年前的一个奇妙缘分。
2000年8月8日,朱水宝在回家途中,路过一处常去的公园时,忽然听见草丛中传来婴儿的哭声。她感到一丝疑惑,便走近查看。当她拨开草丛,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光滑的、黑皮肤的婴儿,脸上布满了痱子,孤零零地被丢弃在草丛中。朱水宝心中立刻涌起怜悯之情,这个无辜的小生命让她心痛不已。于是,她决定把婴儿带回家,给予他一个温暖的栖息之地。
回到家后,朱水宝为这名婴儿洗了几桶水,但无论她怎样洗,他的肤色都没有改变。朱水宝感到有些担忧,担心婴儿是否有皮肤病,于是她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查。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确认婴儿并没有任何疾病,只是一个黑人混血儿。朱水宝对混血儿这一概念并无太多了解,只是觉得这个刚出生一周便被遗弃的孩子实在太可怜。尽管家境并不富裕,她依然决心收养这个黑人婴儿,尽管她的家人曾对此有过反对,最终目光坚定地为他取名“朱军龙”,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华文化,期待他能够健康成长。
朱军龙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也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他的学习成绩相当优秀,尤其在语文方面常常能得到142分的好成绩。然而,他偏偏在英语学科上屡屡遭遇障碍,成绩不佳,甚至经常不及格。相反,他却能说出一口地道流利的上海话,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地道的中国人。
到了2018年,朱水宝因拆迁得到了六套房子的分配,除了为自己的孩子们分配居所外,朱军龙作为大学生也得到了其中一套50平米的房子。看似一切都很顺利,然而不久后,朱水宝的长子却出现了些麻烦。
因自家旧房漏水,朱水宝决定以250万的价格出售旧房,以便购买新居,但就在这时,她的长子却欠下外债,并私自动用了朱水宝的200万存款,导致她一下子失去了钱财和住处。
在得知奶奶的房子比自己的分配小后,朱军龙安慰奶奶说:“我将来赚了钱后,会买别墅,你就住在里面。”虽然朱军龙的盈利计划尚未实施,但他依然将无处可归的奶奶接到了自己的新家中。为了给予奶奶更多的空间,他甚至把床让给了她,自已则选择在窗台上入睡。从这个角度看,朱军龙的孝心让这一切都变得值得,朱水宝当初为他分配房子一事也显得十分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