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司马懿的天敌,刘备和诸葛亮都曾在他手下败北,唯有关羽能让他感到畏惧。你知道他是谁吗?
实际上,这个能克制司马懿、屡次击败刘备和诸葛亮的强者,正是曹操!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的形象总是充满了争议——他一方面是“治世之能臣”,另一方面也被称为“乱世之奸雄”;他既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又是冷酷无情的权谋大师。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位三国时期的枭雄在个人能力和统治手腕上都极为出色。他活着时,将司马懿这位日后建立晋朝的枭雄压得死死的,多次击败刘备,甚至迫使诸葛亮随着刘备四处流亡。曹操的强悍和无所畏惧,令人佩服不已!
司马懿的克星
司马懿,这个后来在三国后期搅动风云、深刻影响历史的关键人物,在曹操生前却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作为出身名门望族的司马懿,他自视甚高,起初并不愿意投身仕途,更不愿意为曹操效力。曹操深知其才华,但也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因此采用了威胁的手段,暗示要杀了他,迫使司马懿投降。
即便如此,司马懿在曹操麾下的地位并不高。曹操虽然让他出山,却并未完全信任他,而是时刻防备着司马懿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将他控制住。司马懿在曹操的军中虽然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却不敢过于张扬,深知一旦越过界限,可能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曹操临终时,特地叮嘱曹丕要小心防范司马懿,这一嘱托充分暴露了曹操对司马懿的深深警惕。曹操生前足智多谋,见多识广,他清楚司马懿的雄图野心,担心自己死后,曹丕可能无法有效驾驭司马懿,从而给魏国政权带来危险。后来历史的演绎证明,曹操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曹操死后,司马懿逐步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为司马家族最终取代曹魏政权埋下了伏笔。
然而在曹操活着的那段时间,司马懿始终未能展现出他真正的野心。他如影随形地生活在曹操的阴影下,无法大展拳脚。在这个角度来看,曹操无疑是司马懿的“克星”——只要曹操健在,司马懿就只能低调行事,默默为曹魏效力。
刘备和诸葛亮的失败
刘备和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上公认的智慧与胆略并重的英雄人物。刘备以仁爱之心和广纳贤才的胸怀为人称道,致力于复兴汉室;诸葛亮则以智慧、计谋和远见著称,为蜀汉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曹操面前,这两位才俊却屡屡失利。
刘备与曹操的交锋屡见不鲜,然而多次在战场上败北。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趁曹操与袁绍的对峙之际,夺取了徐州,但曹操迅速派兵反击,致使刘备兵败如山倒,被迫投靠袁绍。次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迅速调转军力,再次攻打刘备,将其逼迫南逃荆州依附刘表。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时,刘备再次成为曹操主要的打击目标,最终落得阳长坂坡一战,曹操的虎豹骑几乎将刘备的部队全歼。
曹操不仅在军事上完胜刘备,还在争夺人才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刘备阵营中的徐庶、陈群等人,最终都投向了曹操的阵营,虽然刘备手下拥有张飞、关羽等猛将,但依然未能扭转局势。随着诸葛亮的加入,刘备才稍有起色,但依然难以抵抗曹操的强大攻势。总体来看,刘备和诸葛亮多次被曹操击败,经历了频繁的流亡和挫折。
关羽——曹操的噩梦
幸运的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和磨难中,刘备集团锻炼出了一个强大的将领——关羽!关羽成为曹操军事生涯中的一大心病,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局。
尽管曹操一生中战无不胜,但关羽却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关羽用他的出色战术和军事智慧,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几乎将曹操逼到迁都以避其锋芒。这个历史性的瞬间,成为曹操生涯中的“认怂”时刻。
在襄樊之战的前期,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急忙派遣于禁和庞德率领七军前去支援。正逢秋季大雨,汉水暴涨,关羽早有准备,凭借舟船作战,一举打败了因缺乏水战经验的曹操军队,迫使于禁投降,庞德阵亡。这个战果震动了许都,许多反曹势力趁机起义,“威震华夏”之局面就此形成。
曹操面对这种局面,作出了非常反常的反应——他并没有立刻派遣援兵去对抗关羽,而是考虑到迁都河北以避其锋芒。这一反应充分证明,曹操的心中确实感到了恐惧,不敢再与关羽正面交锋。如果曹操真的实施迁都计划,那么将意味着曹魏政权的崩溃,极可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反曹运动,直接导致政权的解体。
在关键时刻,司马懿、蒋济等人提出建议,建议联合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避免了迁都的局面。然而,即便如此,曹操仍然不得不调动张辽等大将驰援樊城,甚至准备亲自出征。这种前所未有的全力应对,最终才避免了曹操的彻底失败。
结语
与三国其他重要人物相比,曹操无疑是最具综合能力的枭雄。刘备虽有英雄之气,但在政治与权谋上却不及曹操;孙权虽然擅长守成,但缺乏开创之力;诸葛亮智勇双全,但在军事上稍逊一筹;司马懿善于权谋,但被曹操压制,直到曹操死后,才开始大展拳脚。只有关羽,在军事巅峰时刻,能让曹操感到深深的恐惧,不得不承认,关羽虽然性格强硬,但其实力的确可怕,关二爷,威武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