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1982年去世后,中国派谁参加他的葬礼?
迪丽瓦拉
2025-09-12 18:04:01
0

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因病去世,享年76岁。勃列日涅夫领导苏联长达18年,是继斯大林之后在位最久的苏联领导人。虽然在其任内,苏联在早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但由于后期领导力不足,国家逐渐停滞不前,给后来的俄罗斯带来了深远影响。

勃列日涅夫的去世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莫斯科的葬礼吸引了32位国家元首、15位政府首脑以及大量外国使节的参与,成为20世纪下半叶规模最大的一场葬礼。但让人意外的是,尽管中苏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中国依然派遣外交部长黄华出席葬礼。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怎样的深层考量?

勃列日涅夫的领导生涯充满了复杂性,尤其在冷战的背景下,他承担了苏联走向强盛的重任。然而,历史的轨迹并没有按他的构想前进。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接替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开始了他长达18年的统治。

初期,勃列日涅夫延续了赫鲁晓夫的一些政策,带动了苏联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的工业产值和农业产量取得了显著的增长,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航天和军事领域,苏联展现出了超级大国的风采。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开始出现问题。他越来越专注于巩固个人权力,对党内异见采取严厉打压,政治体制逐渐僵化。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改革和战略眼光,勃列日涅夫过度依赖中央计划经济,导致经济发展逐步陷入停滞。与此同时,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尽管苏联的军事实力在此期间达到巅峰,但经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勃列日涅夫于1982年11月10日去世,年终76岁,消息传出后,全球震动。为表达哀悼,苏联政府为这位前领导人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世界各国政要纷纷致电慰问,并派遣高级代表团前来莫斯科参与葬礼。

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正式举行。数以万计的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现场哀乐悠扬。勃列日涅夫的灵柩被安置在列宁墓,苏联高层领导纷纷上前致悼词。新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发表讲话,称勃列日涅夫为“苏联的杰出领导人”,并承诺继承他的遗志,带领苏联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葬礼上,勃列日涅夫的老朋友、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两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密切关系,深情表达了对他去世的哀悼。然而,由于国内政治动荡,阿富汗总统卡尔迈勒未能亲自到场,而是由总理代表出席。

美国的副总统老布什作为里根总统的代表也出席了葬礼,尽管里根本人因对苏政策强硬而拒绝出席。中国则派遣了外交部长黄华出席。这一举动在当时显得颇为意外,因中苏两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一直处于紧张关系。

勃列日涅夫在最后阶段释放了一些改善中苏关系的信号,为两国的后续和解做出了铺垫。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以来,双方在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上分歧日益加剧。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随着两国矛盾不断激化,个人关系也降至冰点。珍宝岛冲突、文革中的摩擦和对立,使得两国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在70年代,勃列日涅夫采取了对华敌视的政策,支持越南与中国对抗,并在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让苏联感到了巨大的战略压力。勃列日涅夫此时虽然加强了对中国的施压,但也试图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寻找新的平衡。

直到8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才逐步调整对华政策,尝试缓解两国关系。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多次讲话中提到改善中苏关系,提出恢复党际交往、促进双边贸易等计划,虽然这些措施未能立即落实,但已显现出对华政策的松动。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给中苏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线希望。虽然两国关系并未完全恢复正常,但中国政府决定派遣黄华出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表现出一种突破性的外交姿态。黄华的到来获得了苏联政府的高度接待,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亲自接机,并全程陪同参加葬礼。

葬礼期间,黄华还与安德罗波夫短暂会面,标志着中苏领导人之间多年未曾接触的关系有所松动。黄华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的正式会谈也是两国高层自1969年关系破裂以来的首次正式交流,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意愿,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黄华在葬礼后的讲话中表示:“我们希望以此次会面为契机,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几年的努力后,中苏关系逐步恢复,最终迎来历史性的和解。

参考资料:

1. 1982年纪录片《勃列日涅夫葬礼及遗体告别仪式》 网易公开课

2. 《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葬礼外交”》 来源:人民网 2009年03月20日

3. 《黄华回忆录连载二: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青年参考 2007.10.2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自从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所有新成立的国家都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城的选址。这不仅关乎地理位...
原创 世... 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战争和征服几乎是常态。许多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曾经征服过欧洲,...
原创 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看似平凡的人物,往往因为一时的决策或行动,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孟达便是其中之...
原创 文... 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名叫阿桂,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几乎不识字的勇猛战士。关于他,有一部古装喜...
原创 正... 大家都知道太史慈是江东的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排名,毕竟在小说中,罗贯中塑造...
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
原创 秦... 在朝鲜平壤市区牡丹峰脚下,一座名为“汉乐浪郡侯官墓”的古迹静静矗立。这座公元1-2世纪的汉代砖室墓,...
原创 嘉... 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不同,尽管她曾有过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但她并不敢违背嘉庆帝的...
原创 梁... 水泊梁山的故事广为人知,许多人都被其中108位好汉的义气所感动。对这些英雄来说,武艺高强虽然重要,但...
原创 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期。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司马懿作为一个...
原创 蒋... 老蒋退守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和国宝,还特别带走了几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对于这些太太的名字,蒋介...
原创 纣... 首战即决战,关键一战决定命运。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并不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发生过多次战斗,实际上只有一...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