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部队内的攀比氛围极为浓厚,许多人常常互相比拼自己所处的派系背景,是否出自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哪一期的毕业生,都是常见的谈资。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的“中正剑”逐渐成为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身份标志,这把剑几乎等同于“天子近臣”的象征。而有一位手握“中正剑”的人物,背后却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
蒋介石亲自授予的“中正剑”
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并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蒋介石自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以来,就为军校学员设计了大量黄铜剑鞘的短剑。每一把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等字样,剑柄上则注明赠送者身份:“校长蒋中正赠”。这些短剑原本大多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的纪念物发放,但也有一部分是蒋介石赠送给那些为国民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张克侠便是其中之一。
张克侠,河北献县人,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他成为了冯玉祥麾下的部队成员。由于与冯玉祥的亲戚关系以及在军中的出色表现,他的职务晋升非常迅速。张克侠还因缘际会获得了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机会。
这段留学经历给张克侠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周恩来,接触到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慢慢地,张克侠开始思考国家未来的出路,渐渐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兴趣。1929年,回国一年的张克侠在周恩来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投身革命事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张克侠担任了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第六战区副总司令等职务。张克侠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临沂战役中,他指挥59军与日本机械化正规军激烈对抗,经过十余天的血战,以少胜多,最终获得了完胜。这一战不仅令张克侠声名鹊起,也成为了战争史上广为传颂的经典战例。
凭借在山东、河南一带的显赫战功,蒋介石授予了张克侠一把象征荣耀的“中正剑”。张克侠也因此成为了国民党内部炙手可热的“校长门生”。
虎口脱险
张克侠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颇高,备受瞩目。1947年,时任徐州地区守备司令的他为中共送出了多份绝密情报,这些情报对淮海战役的最终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民党中统特务并非等闲之辈。虽然未能掌握确凿证据,但他们已经把张克侠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在他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
1948年11月,张克侠决定率部起义。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却发生了变故——就在起义的前两天,张克侠突然接到冯治安的召唤,要求参加军事会议。张克侠明白冯治安并非善意,但为了避免提前暴露,他决定按时赴会。在会议期间,冯治安将张克侠和其他指挥官困在司令部,会议一连持续了好几天。
眼看起义时机迫近,张克侠的情况愈加紧急。若他未能及时返回,三万人的部队将陷入被动境地。在关键时刻,张克侠的妻子——时任中校参谋的李德璞挺身而出。她拿着一张精心绘制的军事态势图,闯进冯治安的办公室,猛地踹开门,怒道:“中共军队已经逼近徐州,难道我们还要在这里讨论理论吗?应该让司令官立刻回到岗位,迎接大敌!难道让近十万的军队无人指挥?”正是因为李德璞的大胆行动,张克侠才得以顺利脱身。
当晚,张克侠回到部队,立即向全国发布起义声明:“二十年前,我就是一名中共党员;今天,我带着我的妻子和孩子,回家了。”
参考文献:
[1]冯晓蔚.潜伏敌营二十载的“佩剑将军”张克侠[J].春秋,2023(0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