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曹操早期担任管家的,绝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曹操的识人之明在三国众多历史人物之中,实属顶尖。一个能力平庸的人,怎能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更何况,他能够与郭嘉、荀彧等杰出谋士同行共事,显示了其非凡的能力。
每个人的位置和角色不同,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对方的短处。有些人甚至难以企及。戏志才在曹操起兵之初活动,实际上扮演着重要的家臣角色,但历史文献对他的记载却少之又少,未能全面展现其贡献。
如果郭嘉没有去世,那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必然不会遭遇那样的惨败。郭嘉在朝中是唯一能够说服曹操的人,假设庞统的连环计得逞,赤壁之战的结局将变得不可想象。即便孔明能够借来东风,这样的局面也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吴与西蜀的对峙都可能不会出现,曹操或许会一举平定其余势力,历史将迥然不同。
郭嘉去世后,曹操身边出现了一个与其相貌相似的人,虽然留在身边,却只具表面之貌,智慧却远不及郭嘉。与其他谋士不同,郭嘉的忠诚于曹操是独特的,他不仅是曹操的谋士,更是对平定天下、结束战乱的理想追求者。曹操身边多以门阀士族为主,正因如此,郭嘉的寒门出身在忠诚上显得格外突出。但我认为他不是单纯地忠于曹操,而是忠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务实的谋士,终其一生都在谋求天下的安定,而不为个人私利。然而,评论郭嘉的人,一旦开始推崇他,或与他人一较高下,常常引来无穷的争议和嘲讽。可以说,三国圈常常因这种争论而制造笑料,试图以尊重历史人物的态度发言,实在是徒劳。如今网络的争论门槛低得令人咋舌,不喜欢郭嘉的人不妨一开始就不要点开相关话题,真是令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