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和匈奴决战,为何被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最后靠和亲脱困?
迪丽瓦拉
2025-09-13 00:31:53
0

刘邦被困白登山的事件,简言之,就是由于刘邦的轻率,带领先锋部队过于急躁地向前推进,结果被匈奴包围。然而,当时汉朝的主力军队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且正急速赶往前线。因此,白登之围的实际情况是:刘邦确实被困在白登山上,形势危急,但匈奴也难以吞并整个汉朝。即使刘邦被杀,匈奴大举侵入中原,凭当时汉朝的国力,也足以将匈奴击退。

这场冲突的根本原因,还得追溯到刘邦削藩的开始。楚汉战争结束后,项羽自杀,刘邦成为新的天下共主。然而,在这时的刘邦,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因为除了他之外,还有八个异姓王,这些王的封地加起来几乎等于汉朝中央的统治范围。因此,一旦这些诸侯王谋反,汉朝将立刻陷入危机。从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便开始思考如何清除这些异姓王。

在削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刘邦遵循“先北后南、以多打少、先易后难”的策略。这一策略的逻辑很简单:先北后南,是因为北方有匈奴,刘邦必须先稳住北方,保护南方的大门,避免匈奴大举南下。而“以多打少”则更易理解。如果八个异姓王一同起义,刘邦难以抵挡;但若其中只有一位反叛,刘邦凭借广阔的领土与军力,完全有信心应对。至于“先易后难”,主要考虑到各个异姓王的实力不均。像韩信、彭越、英布三位将领,都是极具实力的人物,因此刘邦决定将他们作为最后的对手,尽量避免动用武力。

正因为这个策略,刘邦在不久后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其中一位较为弱小的异姓王——韩王身上。韩王在八大异姓王中,实属相对较弱,而且能力平庸。他之所以能成为异姓王,主要是因为刘邦与项羽在楚汉战争期间争取三晋地区支持时,韩王曾为刘邦出过不少力,且是韩国王族的后裔。为了拉拢韩国的旧贵族,刘邦才封他为韩王。然而,随着楚汉战争的结束,韩王的存在已没有意义,反而成了刘邦统治的潜在威胁。因此,刘邦早有除掉韩王的打算。

尽管心中已决定除掉韩王,但刘邦在表面上不得不保持表态温和,生怕激怒其他诸侯王。于是,刘邦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将韩王的封地从原本的韩国故土调至北方边境地区。表面看,韩王的地盘更大了,刘邦的诏书下达后,韩王若拒绝搬迁,无论从情理上还是法理上,均无法辩驳,最终只能听从命令,迁至山西。

然而,从实际角度看,迁至北方意味着韩王必须带领部队抵御匈奴的侵袭。刘邦这一策略可谓是“一石二鸟”:不仅能够借韩王之力抵挡匈奴入侵,而且借匈奴之手削弱韩王的实力。韩王并没有反抗,只得照办。当韩王抵达山西后不久,匈奴便开始进攻,韩王只能带兵迎战,同时向刘邦求援。

刘邦收到求援后,带领主力部队缓慢向山西进发。从表面来看,刘邦似乎要援救韩王,实际上却是在将韩王当作诱饵。刘邦刻意拖延时间,直到韩王部队消耗殆尽,刘邦再带主力赶到。届时,韩王毫无反抗之力,刘邦便可以找个借口将其除掉。最终,韩王投降了,完全倒向匈奴。

韩王投降的消息传来,刘邦急速带领大军前往北方。这一变故虽然不像将韩王消耗殆尽那样理想,但能够逼迫韩王投降,也算是刘邦的意图之一。此时,刘邦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韩王投降,他就以武力消除韩王,同时阻止匈奴南下。

接下来,匈奴的情况也同样关键。匈奴此时正处于巅峰时期,实力强大。早在先秦时期,匈奴就在草原上活跃,尽管在战国后期未曾统一,但随着战国七雄的崛起,匈奴开始南下掠夺,逐渐发展壮大。到了战国末期,匈奴首次能够集结超过十万的军队,展开南下掠夺。然而,他们遭遇了李牧的强力反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回草原养伤。

二十年后,匈奴再度崛起,但秦朝统一六国,长城的建立令匈奴南下受阻。匈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终于迎来了头曼单于的统一。然而,头曼单于去世后,他的儿子冒顿单于趁机篡位,成为匈奴的新领袖。在冒顿上位之后,他并未立即南下中原,而是逐步清除周边的小国,积累实力。

在这个时期,中原的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最终胜利,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而冒顿单于在准备充分后,决定再次南下,但他并未急于行动,直至汉朝统一并强大。此时,匈奴虽强,但却在面对汉朝时,依然有所忌惮。

然而,随着韩王叛变与匈奴联手,匈奴与汉朝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拉开帷幕。汉朝得知韩王叛变后,刘邦迅速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尽管匈奴武力强大,但相比之下,汉朝的军队不仅兵力上占优,而且装备和补给方面也远胜匈奴。匈奴的唯一优势是骑兵的机动性和数量,而汉军的战力和装备占有绝对优势。

当双方交战时,刘邦的军队表现出色,接连击败了韩王与匈奴联军。刘邦接连取得胜利,最终将战线推进到大同。面对匈奴的撤退,刘邦决定指挥骑兵展开突袭,试图给后续的步兵合围争取时间。然而,匈奴在撤退时设下了口袋阵,将刘邦部队困于其中。刘邦只得撤退至白登山上,借助山势进行防守。

匈奴围困了刘邦七天,尽管屡次进攻,但始终未能将刘邦一举击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的补给逐渐耗尽,但三十万汉军主力也接近前线,匈奴的围困逐渐陷入困境。冒顿单于意识到,尽管刘邦被困,但他依然难以一举歼灭整个汉朝。于是,匈奴开始与汉朝进行秘密谈判。

最终,刘邦在围困七天后获释,迅速与主力汇合。匈奴试图偷袭,但刘邦未给其机会。最终,匈奴撤回草原,而刘邦则意识到,匈奴无法吞并整个汉朝,汉朝也不能彻底消灭匈奴。于是,刘邦采纳谋士娄敬的建议,开始与匈奴进行和亲,从而为汉朝争取了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
原创 原... 虽然蜀国在初期人才济济,但到了后来,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在发动...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猛将,能够被称为猛将的也许并不多,像项羽和吕布这些人物,就让人十分佩服。然而,今...
原创 历...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太子权势过大,又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和不满,所以有不少太子没...
原创 明... 俗话说,自古高手多藏于民间。他们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身怀绝技。比如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神医,能够...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物和故事常常被尘封在古老的文献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曾有三位初代将军建立了幕府政权: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然而,与源赖朝和德川家康那种果...
馆藏文物——陶穿带印 陶穿带印,汉代,印面长2.5厘米,宽2.3厘米,高0.8厘米,重6克。灰陶质地,整体呈方形,底部阴刻...
为何日本的新军事路径值得全球审... 有人担忧高市早苗首相领导下的日本正在逐渐背离战后和平主义身份,并走向曾摧毁该地区的军国主义,这种担忧...
原创 赵... 赵云和马超,都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武将。如果两人真刀真枪的对决,究竟谁能取胜呢? 有的说,赵云的枪法...
原创 秦...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代皇帝的陵墓被发现并得到了保护与发掘。这些陵墓的出土,不仅让...
原创 船... 1884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马尾船政造船厂下水了第五艘铁胁木壳炮舰——横海号。这艘舰是1...
原创 她... 提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但事实上,垂帘听政并非她的发明。...
原创 大... 解放前,戴笠是蒋介石最亲近的亲信之一,也是国民党军统局里最传奇的人物之一。戴笠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