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汤和的为人处世,来窥探朱元璋在位善终大将军的必要条件
迪丽瓦拉
2025-09-13 08:31:15
0

朱元璋滥杀功臣的历史,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任何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无论是谁,只要触及皇权的底线,朱元璋便毫不犹豫地出手,惩治到底,让其悄然消失。然而,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仍然存在两个例外人物,他们手握重权,影响力无可撼动,朱元璋却对他们有着出奇的信任。这两位分别是汤和和沐英。

今天,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揭开汤和如何在洪武帝国的压迫下,凭借独特的智慧保全自己,安享荣华,成为一段传奇故事。

加入义军,与朱元璋共谋未来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而汤和则稍长他两岁,生于1326年,两人都来自濠州钟离,更有趣的是,他们居住在同一条街道。可以说,二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公元1352年,年仅26岁的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那时,起义四起,反抗的火种几乎遍布大地。汤和在郭子兴的起义队伍经过濠州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也为他未来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汤和很快就显示出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他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且作战勇猛,因此被封为千户。随着地位的提升,他自然不会忘记曾经一起长大的朱元璋,便写信邀约他加入起义军。然而,此时的朱元璋依然在皇觉寺静心修行,对起义之事无半点兴趣。但不久后,汤和的信被揭发,官府立刻派人前来抓捕朱元璋。面对生死抉择,朱元璋最终决定加入汤和,投身反叛大军,开启了他与汤和的第一次转折。

跟随征战,屡立赫赫战功

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军事进攻,汤和也作为随军大将参与其中。在第一次攻打大洪山、滁州准备战役时,汤和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初步展现。然而,在史书中有一个值得深究的细节,或许正是汤和能够在充满血腥和权力斗争的明朝历史中安享晚年的关键。

当时,朱元璋年轻气盛,许多年长的官员都不太服从他,唯有汤和在面对朱元璋时,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忠诚和服从,哪怕自己年纪比朱元璋大一些,也从不敢违背他的命令。汤和对朱元璋的无条件服从,使得两人逐渐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随着战争的推进,汤和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如太平战争、集庆战争、镇江战役、常州守卫战、福建战争等,几乎无处不见他的身影。然而,汤和也曾犯过大错,特别是在常州驻守期间,由于长期未能接到战斗任务,且他目睹其他将领凯旋归来,心中不免生出了不满。有一次,汤和因醉酒在军营内大声喧哗,甚至发出了挑衅的言论,惹怒了朱元璋。

面对这种局面,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利用机会向汤和施压,并且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故意拖延给汤和封爵的事宜。汤和明白,若此时不及时道歉,可能会因此丧命,于是在众将面前向朱元璋下跪道歉,才得以化解危机。尽管如此,朱元璋依旧在汤和的爵位认证上刻上了此事,提醒汤和勿忘教训。

晚年病重,朱元璋亲自探望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汤和前往京城给朱元璋拜年时,不幸染病。虽然这似乎只是小病一场,但对朱元璋而言,却是一件大事,因为他的朋友和亲信越来越少,而许多人的死,甚至是他亲手造成的。历史记载,汤和的病症极为古怪,无法言语,症状与现代的中风或偏瘫类似。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的病情加重,最终无法治愈,次年去世。

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汤和,并为他泪流满面。尽管两人之间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朱元璋始终没有放弃这位老朋友。汤和的去世,让朱元璋深感失落,而汤和的一生也因此画上了句号。

智慧与忠诚的完美结合

汤和或许没有什么超凡的特质,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朱元璋的极度忠诚。他处事谦和谨慎,勇于认错,并时刻保持警觉。正是这些品质,让他在一个充满权谋的时代能够安然无恙。朱元璋心知肚明,自己虽然手握大权,但心里最忌惮的就是那些想要与他争权的人。汤和深谙此道,在关键时刻主动放弃兵权,将一切交回给朱元璋,并且在晚年回到家乡,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如果蓝玉当年能够像汤和一样聪明,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蓝玉案的惨剧。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对武将的信任逐渐丧失,而汤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果断地交出了兵权,并告老还乡。此举让朱元璋非常高兴,为他在中都凤阳修建了一座豪宅,作为奖赏。

朱元璋曾如此评价汤和:在众多官员中,汤和的忠诚与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汤和的聪明之处,正是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能够及时察觉到皇帝的顾虑,并做出恰当的反应,最终保全了自己。

汤和晚年谨慎行事,不再向外界泄露任何话语,甚至在生病后,把所有的妾侍送走,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可以说,汤和的聪明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对朱元璋的忠诚,更在于他懂得如何在权力的斗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了,由于唐玄宗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所以也没有在军事上做任何准备。...
原创 曹... 在三国时期,各个历史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各具特色,鲜明而独特。以曹操为例,他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擅长任用人...
前线战报、战役总结 33件百团... 据记者梳理,在最新公布的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有5个项目是抗日战争期间保存下来的珍贵档案...
原创 古... 西汉王朝的灭亡源于王莽的篡位,但在他短暂的统治下,由于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新朝政权在建立之初便陷入了...
原创 姜... 有一位评论者提到,姜维作为一位打工人,竟比老板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此,很多人将姜维视作三国时期忠诚...
原创 1... 1996年,考古学家们已经开始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研究,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局限,许多关于秦始皇陵的...
原创 刘... 在三国时代,政局动荡不安,长期流传着一种说法,称若能得到“卧龙凤雏”,便等同于掌控天下。而在三国时期...
原创 《... 《藏海传》讲述的是藏海全家遭遇灭门之后,他侥幸逃脱,并怀着与仇人同归于尽的决心展开复仇的故事。失去了...
原创 张... “我和他在伦敦相遇时,谈到共产党的崛起,他满怀感慨,脸上甚至流露出一丝自豪。” 张学良回忆起这段往...
原创 历... 历史是过去真实发生的事件,它的脉络和逻辑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因此历史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然而,每个人对历...
原创 战... 《——·前言·——》 齐威王、赵武灵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这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为什么都未能...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历史中,有三位帝王被尊称为“明君”,而三位则被冠以“昏君”的恶名。在这其...
原创 张... 提到汉末的孙权,通常的评价便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一说法也伴随着广为流传的“孙十万”梗,几乎成...
原创 邱... 1952年,战争的硝烟未曾完全散去,而朝鲜战场却因一位年轻士兵的英勇事迹而被点亮。几十年来,这个名字...
发出实干为要“最强音”,奏响时... 在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之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箴言愈发彰显其深刻内涵与磅礴力量。实干,是中华民族...
原创 东... 提到三国时期,我们无法忽视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卓越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掌握了各自的领地,共同构成了...
原创 司... 《三国演义》中,曹魏与司马懿的权力更迭,不仅是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也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作为三朝元...
原创 曹... 《——·前言·——》 赵云,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名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刘备的重要将领,还在...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关文化常识 科举各级考试 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童生,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
同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葡萄牙... 全文共2299字 | 阅读需5分钟 欧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欧洲大陆就创造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