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英勇的大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广为流传。像潘凤这样勇猛无双的上将,公孙瓒以白马从义闻名,江东的孙策也被称为小霸王,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然而,并非所有称号都被尊敬,一些人也因此成为他人嘲笑的对象。吕布就是其中之一,每当张飞用“三姓家奴”讽刺他时,吕布总是气急败坏,常常因此与张飞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张飞则乐此不疲。
在蜀汉阵营中,赵云的“常山赵子龙”称号赫赫有名,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也被许多人传颂。但你知道关羽的称号是什么吗?
赵云自报家门
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则自报家门为“燕人张翼德”,这些自称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大将们出征时。尽管平时不常听见他们这样称呼自己,但在关键时刻,这些称号代表着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古人打仗往往讲究气魄,面对敌军时,往往先用自己的声势震慑对方。
赵云曾在长坂坡之战中,不断英勇作战,吸引了曹操的注意。曹洪因此问道:“军中哪位将领如此强悍?”赵云听后立刻回应:“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这个时候,赵云的自报家门不仅是对敌人宣示自己的身份,也是表明自己决不退缩的决心。
在赤壁大战时,赵云亲自策应诸葛亮,成功逼退了周瑜的敌军。当时他在木船上弯弓搭箭,扬声高喊:“吾乃常山赵子龙,奉命接取谋士!”他如此直接地宣告身份,充分展示了他的英勇与气魄。
另一次是在零陵郡攻占时,赵云遇到了自负的邢道荣。赵云在战斗中果断出击,喊道:“认识常山赵子龙吗?”邢道荣面对这样的挑战自然无法抵挡,只能投降。
张飞的自报家门
张飞的自报家门一向豪放无畏,不管是谁,张飞出场时总要大声喊出:“燕人张翼德在此!”加上他的凶猛气势,敌人常常先被震慑一番。尤其是在与吕布的对战中,张飞每每嘲讽吕布为“三姓家奴”,惹得吕布愤怒至极,两人因而展开过多次激烈战斗,张飞似乎乐此不疲,挑战每一位敌人。
而关羽似乎从未如此大声自称。他大多数时候自称“关某”或其他普通的自我称呼。记得在长坂桥时,张飞大声喊出了自己那响亮的自称,而关羽则一刀砍过去,直接解决敌人。关羽的作战风格更加沉稳直接,习惯了悄无声息地接近敌将,突如其来的攻击往往使对手无法反应。
关羽的自报家门
关羽的自称其实并不像赵云和张飞那样常见。他的自称既有时而谦虚,又显得极为内敛。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至少有几个较为著名的自报身份的时刻。最早的一个是在斩华雄、诛文丑之前,他曾自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此时,关羽尚未成名,自然以“小将”自称,表现得谦虚有礼。
另一个著名的自称是在他被封为“汉寿亭侯”后,这一封号是曹操在关羽救白马之围后所授予的,关羽极为珍视。即便后来刘备大权在握,关羽依旧保持“汉寿亭侯关某”这一自称,体现了他对这一封号的重视。例如,在他经过洛阳和黄河渡口时,关羽曾用这一头衔自称:“吾乃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街。”
然而,关羽极为谦和,并不像刘备那样标榜自己的显赫祖先,也不像赵云和张飞那样自豪地张扬出身。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自称通常简洁低调,往往以“关某”或是简单的“某个”来表达自我,这种低调却不失威严的方式,更符合关羽的性格和气质。
结语
关羽在斩华雄时自称“小将”,这个称谓代表了他年轻时的身份和谦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的自我表现逐渐体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气质。与赵云的霸气和张飞的火爆不同,关羽始终以沉稳和高贵的气场立世。即使他拥有强大的实力和卓越的才华,也从未通过夸张的自我标榜来抬高自己,这与刘备集团中的其他猛将有所不同,显现出关羽独有的高风亮节。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张飞,通过响亮的自称来体现各自的个性和气魄,而关羽则通过低调、谦逊的方式表达了他深厚的内涵与尊严。这些自称不仅塑造了三位大将鲜明的形象,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们的性格与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