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三桂举兵反清后,本可以推翻清朝,可惜错失良机,含恨而终
迪丽瓦拉
2025-09-14 06:32:20
0

文 | 徐 来

编辑 | 徐 来

《——·前言·——》

吴三桂举兵反清,眼看事态火烧眉毛,偏偏当他兵锋最猛的时候,却突然停下了脚步。

局势如滔滔江水般汹涌澎湃,他却在关键时刻像关了闸门一样按下了暂停键。

从兵锋直逼长江,到最后病逝衡阳,这场战争为何走向了悲壮的结局?

1644年春天,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京城陷落,关外战火连绵。彼时,吴三桂镇守着山海关,这里是明朝的最后一道防线。朝廷已亡,手握重兵的他能向何处去?

他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前方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背后是满洲铁骑紧追不舍。最致命的是——他心爱的陈圆圆落入了李自成手中。一个女人、一封书信,激起了他满腔的愤怒与决绝。

于是,他开了关,携清军入中原,亲手为清军打开了明朝的国门。

清军南下,李自成败退,明末的混乱局势开始向清朝一边倒转。

吴三桂被清廷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最初几年,他杀伐果断,南明的小朝廷一个接一个在他刀下覆灭,最终连永历皇帝也被他追至缅甸。

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亲手处死,尸体被抬回昆明,他甚至将首级悬挂在城门上示众,南明政权彻底覆灭。

杀了明帝又效忠清廷?不尽然。吴三桂心里有着自己的算盘。云南地处偏远,山高皇帝远,正是他安身立命的最佳之地。

地盘、军权、税收全掌握在手,几乎自立为一国,朝廷无力干涉。

康熙登基之初,三藩地区宛如三个独立王国。

吴三桂最为强大,耿精忠、尚之信也各据一方。北京朝廷兵力不足,财政拮据,养不起军队,完全依赖这三藩自给自足。

清廷想收回权力,却因缺钱而寸步难行,吴三桂不怕拼命,就怕朝廷不给银子。

转折出现在1667年,康熙擒获鳌拜,开始亲政,意图树立威严。第一个目标便是三藩。

他先试探,要求尚之信归还兵权。尚识相,顺从交兵权。紧接着,朝廷下令吴三桂“荣归朝京,归田颐养”。

这句话谁都明白,明摆着要卸磨杀驴。吴三桂一拍桌子,怒不可遏,他清楚,只要一回京,命就没了。

1673年11月,他率领十七万大军,在昆明举旗反清,号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意思明显:康熙是皇帝,但真正统领兵权的是他。

这一举动立刻掀起风暴。

昆明旗一立,吴三桂大军如野火般迅速蔓延,从贵州冲击至湖南,不到两个月。

清廷措手不及,南方各地封疆大吏纷纷逃亡,满洲贵族惊慌失措。

康熙紧急派豫亲王南下镇压,但豫亲王犹如花瓶,兵力寥寥,行动退缩,甚至还未开战便退兵。

清军南线崩溃,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六省相继失控,大片江南土地落入吴三桂之手。

耿精忠、尚之信也响应起兵,福建、广东呼应,南中国大乱,清军节节败退,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进紫禁城,康熙忧心忡忡,难以入眠。

吴三桂麾下兵马气势如虹,杀气腾腾,清廷最忌惮的不是他占领六省,而是他会北伐。

衡阳城外,吴三桂大军驻扎,长江以北门户大开,清军主力集中东北,京师空虚。这时只要他一声令下,百万大军即可直捣北京。

然而他却选择停步,收兵、修筑道路、屯粮备战,似乎为持久战做准备。满洲人最怕持久战,他们擅长速战速决。

时间一天天流逝,康熙缓过气来,开始调兵遣将,修筑防御,造船扩军。

为何吴三桂不再进攻?无人能说清楚,有人说他害怕战线过长,有人说年迈心虚,也有人说他想稳固后方,伺机而动。

可天下哪有给你慢慢谋划的时间?一旦错失良机,气运便已逆转。

1674年,吴三桂虽然未再扩展兵锋,但占地已达六省,号称兵力三十万。

大顺声势压制清廷,北方人闻“反王”色变。

这一年,康熙连下多道谕令,派李国英、图海、张勇等率兵南下,以四川为基地反攻西南。

而吴三桂在衡阳修建皇宫,打算自立为帝。

朝廷刚刚缓过气,他却开始“登基”,真以为皇位是随便就能坐的宝座?

这一拖延,恰恰错过了北伐的最佳时机。

1678年,衡阳大营内红帐高悬,鼓角齐鸣,吴三桂穿上龙袍,戴着冕旒,自封“周皇帝”,年号“昭武”。

虽成为皇帝,距紫禁城千里之外,江山却在脚下崩裂。

衡阳称帝,实为孤注一掷。老将劝他称帝,是怕他无名分;吴三桂自己清楚,封帝只是吓唬人的一招。

但这招并未吓退清廷,反而使清军更为强硬。

清军已在四川稳扎阵脚,张勇守重庆,李国英拿下潼川,图海坐镇成都,西南防线稳固。云南的攻势每况愈下。

吴三桂前线迟迟未能推进,内部更是纷乱不堪。湖南一线土司反复无常,刚归附即又叛变。地方豪强、绿营旧部、山贼矿匪混战一团,他已无力兼顾。

一口吞下六省,吞得快却嚼不烂。衡阳兵力本就紧张,自封皇帝还得留守。

前线缺粮,后方叛乱,根本无力再发起进攻。待到清军反扑,连守城都困难。

更糟的是,吴三桂病重。有人说他患痢疾,有人说旧伤复发。

称帝不到三个月,他卧病在床,难发号施令。

这位昔日横扫千军的老将,如今连起床都成奢望。1678年,衡阳夜雨淅沥,吴三桂奄奄一息,营帐内无人敢发一语。

他唤来孙子吴世璠,将皇位托付给他,然后长逝。

帐外风雨肆虐,帐内尸冷如冰。这个拼搏一生的男人,最终在营帐里凄凉死去,连一个正式的庙号都未曾得到。

吴三桂死后,局势迅速失控。年幼的吴世璠毫无战斗经验,一帮将领各怀鬼胎,明争暗斗。

清军见主将已亡,反攻更猛。云南、贵州、广西如同冰层断裂般,一片片沦陷。

张勇趁机夺取黔中,图海直取川南,耿精忠部在福建节节败退,尚之信早已归降,重新做回清臣。

吴世璠无能,连自家兵卒也无法指挥,部将纷纷逃散或降清,昆明成为死地一座。

1681年,清军围困昆明,炮火连绵昼夜不歇。

吴世璠支撑两月,形势已尽,饮毒自尽。昆明城破,吴家子孙或战死,或被俘,数万叛军惨遭屠戮。

三藩之乱至此彻底终结。曾经席卷半个中国的反清风潮,因一位病死老将和无能孙子的接连失败戛然而止。

清廷稳固,康熙欣然笑开怀,吴三桂的后人无一善终。

历史的讽刺意味深重,这位明末打出一片天、灭了大顺、杀了永历、引清入关的人,最终死在了自己掀起的反清战争中。

他赢得了一生,却败在了最后一刻。

参考资料:

李侃、李学勤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赵尔巽等编:《清史稿》,中华书局影印本,第284卷《吴三桂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无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若对事件有异议,联系后立即删除或修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潼...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潼关那一战,当时马超为报父仇,带着西凉铁骑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于禁顶不住十合,...
原创 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辉煌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流派。这个时期不仅诞...
原创 佩... 国民党军队内部,攀比之风非常盛行。士兵们常常讨论各种话题,其中最热衷的话题之一就是各自的派系背景、是...
原创 忽... 大运河山东段自大王庙闸起,南至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北至德州市德城区第三店,途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
原创 中... 赵炜,代号902,曾深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内部,凭借一纸伪造的命令,成功扭转了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
原创 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其中元朝和清朝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两个,因为它们实现了真正意...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0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水... 宋江作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各异,有些人认为他自私虚伪,处...
原创 韩... 韩信,这位汉朝的开国功臣,凭借着个人的卓越才华,帮助刘邦打破了重重困局,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大目标。然...
原创 安... 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人的私心和野心,竟然能导致一个强盛王朝的衰败?一个人的贪婪和自私,竟然能让...
“明代壁画之最”对话“辽代木构... 11月23日,“国宝对话——法海寺与奉国寺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举行。本次学术交流会...
原创 中... 1921年7月30日的晚上,中共一大的会议正在上海贝勒路李汉俊的家中举行。这是一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重庆、... “日本欠中国一个道歉!”这是“冲绳和平访问团”团员们衣服上印着的文字。11月5日至11月13日,由重...
原创 慈...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历史上有趣的小插曲,涉及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以及她与西方科技的碰撞。这个话题之所以特别...
原创 原... 南宋的历史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加上3个像难民一样流离失所的幼年皇帝,虽然名义上是天...
穿越千年识“拗相”!罗少亚《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22日下午,罗少亚长篇历史小说《铁腕拗相王安石》作...
原创 清... 公元1697年,满洲人福敏因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且成功被选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内心非常高兴。...
原创 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项非凡的历史成就,更不用说她在位期间取得的政...
原创 是... 他在众人眼中是力拔山兮的猛士,是沙场上英勇无畏的将军;他为自己的尊严而战,最终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本...
探访豫东破碎古陶器“重生”之地 11月23日,河南周口,参加“2025夏文化论坛”的数十位考古学家与历史学者走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