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许多广为人知的黄金搭档和三人组合,其中一些早已成为传奇。例如,“朱毛”、“刘邓”、“陈粟”和“林罗刘”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组合。而军中的“三人组”也颇为著名,如“三杨”、“三陈”和“三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三杨”和“三陈”这两个组别。
“三杨”指的是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三陈”则是陈赓、陈再道和陈锡联。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三陈在军事生涯上占据了优势,尤其是陈赓和陈再道的资历远超三杨中的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然而,尽管“三陈”战功赫赫,官职崇高,为何它们在知名度上却比不上“三杨”呢?
一、资历对比,“三陈”领先于“三杨”
从资历来看,陈赓和陈再道无疑领先于三杨中的任何一位。陈赓生于1903年,陈再道出生于1909年,陈锡联则生于1915年,而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分别出生于1911年、1913年、1913年,虽然时间相差不多,但从年龄上来看,三陈要比三杨的平均年龄略长。
在红军时期,三陈的职位更为高大。陈赓是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陈再道担任红四军军长,陈锡联则是师政委。与此相比,三杨中,杨得志担任过红二师的师长,杨勇、杨成武则都担任过红一师的政委。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三陈的战绩更为显赫。陈赓和陈再道分别率领386旅和冀南根据地取得了突出成绩。杨得志和杨勇虽然也有不错的表现,但主要在晋鲁豫等根据地开辟了自己的战场。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三杨和三陈都担任过兵团司令,但三陈中的陈再道没有直接担任过兵团司令。
二、战争年代的成绩对比,“三陈”领先“三杨”
在战争年代,三陈的战功明显更为突出。红军时期,陈赓在上海特科担任过重要职务,尤其在担任鄂豫皖红12师师长期间,指挥得当,屡屡取得胜利。长征途中,陈赓带领的干部团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相比,三杨的战绩以长征途中在湘江、大渡河、泸定桥、腊子口等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为主,但整体来说,三陈的战绩更为广泛且深入。
在抗战时期,三陈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赓领导的386旅和陈再道的冀南战役,以及陈锡联在太行地区的战斗,使他们的战功显得更加深远。而三杨则主要集中在晋察冀、晋鲁豫等地的战斗,虽然也非常出色,但整体影响力略逊于三陈。
解放战争期间,三陈和三杨都担任过兵团司令员,甚至在某些战役中,三陈的兵团直属于延安,地位较高。尽管三杨中的杨得志、杨勇曾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但陈赓早早回国,因此未能参战。而陈赓也参与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且在抗美援朝期间,尽管没有直接参战,但他在志愿军中担任副司令员,深受军中推崇。
三、建国后的对比,“三陈”依然领先“三杨”
建国后,三陈的成就依然压倒三杨。陈赓大将担任过副总长、副防长,并创办了哈军工,尽管因健康问题早逝,遗憾未能在更高层次继续发光发热。陈再道则长期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是我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而陈锡联则成为了“三陈”中成就最高的那一位,不仅在炮兵、沈阳军区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与三陈相比,三杨尽管在建国后也有出色表现,杨得志曾担任总长,杨成武和杨勇都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但三杨的整体贡献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尤其是在领导职务上的成就不如三陈突出。
四、“三陈”在军中的名气,没有“三杨”响亮
虽然从资历、战功以及建国后的成就来看,三陈明显要优于三杨,但为何三陈的知名度远不及三杨呢?
首先,三陈虽然合作过,但他们的合作时间相对较短。陈赓、陈再道、陈锡联都曾在红四方面军和抗战时期的不同战场上活动,但由于他们的工作区域有所分散,合作的机会并不多,影响也自然较小。尤其是陈赓、陈再道和陈锡联在解放战争后期各自分赴不同战场,合作逐渐减少。
相反,“三杨”则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我军立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随着抗美援朝胜利,三杨的名声迅速传遍全军,尤其是在“轮战”中,三杨多次带领部队进入朝鲜,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军功,也提升了他们在全军中的知名度。
此外,三陈中的陈赓大将早逝,使得“三陈”的组合较早结束。虽然三陈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陈赓的早逝和其他两位将领的相对低调,三陈的知名度始终没有三杨那么广泛。而三杨则因为长期的交情和合作,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加之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名声逐渐超越了三陈。
无论如何,“三陈”和“三杨”无论在资历、战功还是贡献上,都留下了值得铭记的传奇篇章。他们的事迹和贡献不仅是我国军队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军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