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屠辽东,将辽东百姓内迁,间接导致了西晋灭亡……这件事,其实是真的。
公元238年,司马懿扫平了辽东的公孙家之后,曾经在辽东屠杀了上万人,并且将大量辽东百姓,内迁到了幽州腹地。而司马懿的这个举动,导致辽东地区人口数量骤减。此后,鲜卑诸部,开始逐渐占领了辽东地区。
而七十多年以后,历史的回旋镖,最后还是打在了司马家自己的头上。
而这件事,最开始还得从那场‘魏平辽东之战’说起。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公孙家族在辽东地区逐渐崛起,并且开始割据一方。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孙家并没有真正独立。所以曹操在世的时候,也没有优先去解决公孙家。
但是后来,到了曹叡时代之后,公孙家换了一个新的掌权人公孙渊。公孙渊接班之后,迅速带领辽东地区,走向了割据独立的状态。
对此,魏国高层自然是忍不了的。于是后来,在五丈原之战结束以后,随着南边的吴蜀两国,都暂时消停了一些。曹叡就下令,让司马懿带兵,远征辽东,解决公孙家。
尽管公孙家在辽东割据依旧,但是在面对司马懿的时候,依然还是不够看。而且,在当时的局面下,司马懿也不敢把战争拖得太久。因为一旦拖得时间长了,等到吴蜀两国反应过来之后,他们一定会出兵牵制。到那个时候,魏国三面受敌,局势就不妙了。
所以,司马懿在作战的过程当中,采用了最激烈的方式。在抵达辽东之后,司马懿只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直接击败了公孙家,干掉了公孙渊。
但再之后,在如何处理辽东问题的时候,司马懿却觉得有些棘手了。
要知道,公孙家此前在辽东地区,已经经营了三代人,超过四十年的时间。这样的公孙家,在辽东可谓是根深蒂固。
别看司马懿此时干掉了公孙渊,但公孙家的关系,依然还在。万一司马懿撤回去之后,其他的公孙家后人,再次起兵造反,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最后,司马懿发狠了。在他的安排下,很快,在公孙家统治核心的襄平城,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司马懿下令诛杀。同时,所有公孙渊任命的官员,也全部被杀。那些投降的士卒军官,同样还是被杀。
就这样,一连串杀下来之后,司马懿杀了上万人。而经过这番杀戮之后,公孙家在辽东的关系,就被彻底瓦解了。就连的公孙家的人,都被杀的不剩几个了。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收拢了当地的平民百姓。总计四万多户,三十多万人。在战争结束以后,按照魏国的惯例,这些人口,就被内迁分化,逐渐安排到其他地方了。
在三国时期,这种处理方法,其实真不是第一次。就比如说当年汉中之战的时候,曹操离开汉中的时候,就近乎把汉中给搬空了,人口更是全部带走。因为在三国时期,人口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能够补充劳动力。
所以,在当时的视角下,司马懿的这个处置,并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接下来,随着辽东地区人口数量暴跌,原本生活在周围区域的鲜卑人,迅速填补了进来。
司马懿能够带走辽东地区的百姓,就带不走这块地盘。
而有这块地盘在,很快,鲜卑人就占领了这里,成了辽东地区的人口主体。拓跋、慕容、段部等诸多鲜卑部族,逐渐来到了这里。
就这样,几十年之后,到了西晋末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衷在位时期,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爆发以后,很多幽州地区的军队,都被调回去打内战。再后来,参与内战的幽州刺史王浚,就企图割据幽州自立。
结果,还没等王浚成功割据河北,那些幽州的鲜卑部族,就直接脱离了他的控制。这导致王浚麾下实力骤然衰弱,继而导致王浚死在了石勒的手里。
而与此同时,西晋在北方最后的一点力量,也基本被折损殆尽。
再之后,西晋就灭亡了。
如果当年司马懿知道,自己搬空了辽东之后,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