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诸多事迹常常引人深思。今天,咱们就来讲讲其中一件令人唏嘘的事儿。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恢复历经战乱的国家经济,曾推行过不少惠民政策,其中就包括减免一些地区的赋税。像江南地区,相对之前减免了五分之一的税赋呢,百姓们对这位新皇帝的举措那是赞不绝口。朱元璋当时也表示,不出意外,这些政策会一直保持下去。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呀。有一回,北方的北元势力又来侵扰边境了。朱元璋那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对北元零容忍,当即就打算派军出征。但这一准备出征,问题就来了 —— 军粮不够用。这打仗,粮草可是头等大事啊。朱元璋思来想去,就想着更改赋税政策,把之前减免的江南地区那五分之一的税赋再收回来,以后也正常征收。
他把这想法在朝堂上跟大臣们一说,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着头不吭声。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意见呐,毕竟朱元璋之前承诺过不更改政策的,现在这么做,岂不是出尔反尔嘛。但谁敢第一个站出来说呀,这可是伴君如伴虎的朝堂。
就在这时候,咱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大臣周衡站出来了。他一脸诚恳,上前说道:“禀皇上,臣以为此举非常不妥。” 朱元璋一听,脸色 “唰” 地就变了,心里估计在想:这小子,胆子不小啊。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周衡有啥不妥。
其实这不妥的原因,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可这周衡,也是个实诚人,朱元璋让他说,他还真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全说了出来:“皇上您要是真的下令将政策给改了,岂不是失信于天下?所以臣以为,皇上最好还是放弃这个想法,继续施恩于天下,为子孙后代做出更好的榜样。”
朱元璋听了这话,那脸色变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但这毕竟是在朝堂之上,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他也不好发作得太过分,只能咬咬牙说:“那行吧,就按照你的说法来。” 周衡一看皇帝认可了自己的想法,激动得 “扑通” 一声跪地磕头谢恩。
这件事儿过后,好多大臣都觉得周衡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估计大难临头了。可奇怪的是,事后朱元璋并没有处置周衡,周衡还是照常上班。大家都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可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这人呐,是个记仇的主,处罚或许会晚到,但绝不会缺席。
时间过得很快,几个月后,清明节到了。在古代,清明节可是个重要的节日,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很重视。周衡也不例外,他赶紧写了请假书,说自己要请七天假,回老家无锡好好祭拜列祖列宗。这请求合情合理呀,毕竟孝顺在哪个朝代都是美德。
朱元璋接到请假书后,却没有直接答应给周衡七天假,而是大手一挥,批了六天。周衡心里虽然有点小失落,但想着少一天就少一天吧,也没必要为这一天去跟皇帝争,自己路上走快点就是了。
周衡开开心心地回老家了,祭拜完祖先,准备回京城继续上班。可谁能想到,就在他返回京城的路上,突然变天了,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一下,路就变得泥泞难行。周衡老家无锡离当时的京城南京虽说不算太远,正常情况下不到一天就能赶到,但这场大雨可把他给困住了。他眼巴巴地看着雨下个不停,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呀,可也没办法。
好不容易雨停了,周衡赶紧快马加鞭往京城赶。可还是晚了,等他赶到京城,已经是第八天了。周衡心里想着,迟到就迟到吧,大不了扣点俸禄,这也不是啥大事儿,就没太放在心上。
到了上朝的时候,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周衡,当场就把他叫了出来,眼神犀利地问道:“为何昨天你没来上班啊?” 周衡一听,赶紧把路上遇到大雨耽搁行程的事儿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可朱元璋根本不听他这套,板着脸说:“朕不管这些,朕只问你,当初给你批了几天假,实际上你又用了几天时间?” 周衡这下傻眼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会因为这一天的事儿跟他较真。
朱元璋紧接着又说:“前段日子你告诉朕要对天下人讲诚信,朕做到了,而你呢?” 这话一说出来,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朱元璋就是觉得周衡迟到这事儿是欺君之罪。周衡赶紧辩解,说自己出门前没看天气,实在是天灾导致误了行程。可朱元璋哪里肯听,在他心里,周衡这就是犯错了,必须得严惩。
最后,朱元璋大手一挥,以欺君为由赐了周衡死罪。可怜这周衡,还没来得及再多说几句,就直接被人拉出去斩了。这一幕,可把在场的大臣们都吓坏了,大家都没想到,朱元璋会因为这么点事儿就杀了一个大臣。
其实啊,周衡被斩,这迟到一天只是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是几个月前朝堂上他劝谏朱元璋不要更改赋税政策那事儿。他在朝堂上直接指出皇帝的不是,让朱元璋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朱元璋表面上没发作,可心里早就记恨上了。这次周衡迟到,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发泄的机会。
从这件事儿咱们也能看出来,在古代封建王朝,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不假。大臣们在皇帝面前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周衡本是出于一片忠心,劝谏皇帝要讲诚信,可没想到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好啦,今天关于朱元璋斩杀大臣周衡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大家要是觉得有意思,别忘了点赞关注哟,后续我还会给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祝大家都能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