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演义》中,张飞要求三天赶制10万副盔甲,这个要求有多难?
迪丽瓦拉
2025-09-14 20:01:41
0

当然,凡是认真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想必都对书中蜀汉名将张飞的悲惨结局印象深刻。当时,关羽刚刚被东吴军斩首获知噩耗后,张飞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几乎每日借酒消愁,情绪失控之下还频繁挥鞭责打士兵,军中气氛因此异常紧张。

与此同时,张飞还命令手下两个侍从官张达和范强,在极短的三天时间里赶制出整整十万副白甲。这一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张达和范强清楚完成不了将遭到张飞的严厉惩罚,甚至可能丧命。最终,他们在张飞喝醉的时候,悄悄潜入他的帐篷,将他斩杀,并逃往东吴寻求庇护。

对于这起事件,历史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谴责张达和范强是弑主叛徒,也有人觉得张飞对部下过于暴虐,死有余辜。还有读者对张飞下令三天内制作十万副白甲的合理性产生疑问,质疑这是否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苛刻任务。

在古代战争中,盔甲是士兵的生命防护屏障,对战斗力提升至关重要,因此制造盔甲一直被各国军政当局高度重视。古代盔甲制作过程复杂,包括采矿冶炼、金属锻造、皮革缝制等多个繁琐环节,每一步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而当时蜀汉所控制的地区人口和资源都极为有限,张飞一口气要求三天内造出十万副盔甲,明显超出了当时生产能力的极限,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苛刻命令。更何况,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战乱纷争的人口稀少时代,哪怕是和平繁荣的盛世,要在三天内完成如此巨量的制造也绝非易事。

就拿明朝初年来说,那时大明王朝人口虽不算极多,却达数千万,远超过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人口总和。据史书记载,洪武十一年五月,朱元璋下令工部制定军器制造计划,明确规定全年需要制造的军备数量,包括甲胄13465件,马军和步军使用的刀21000把,弓35010张,箭172万支左右。

这已经是明初较为正常的盔甲产量,但一年只能制造约一万三千副盔甲。明朝时期掌握的人口、资源远胜蜀汉,说明蜀汉在三天内完成十万副盔甲几乎不可能。即使再考虑战时生产全力开动,也难有可能达成如此苛刻目标。

有人会反驳说,明初已统一天下,战争少,对军备的生产需求自然下降,而三国时期则是连年战争,兵工厂会全力生产。对此,我们不妨看看明末的盔甲生产情况。

明末,后金崛起,明王朝面临巨大军事压力,辽东战场频繁开战,国内还爆发多次农民起义。在如此严峻形势下,兵工厂无疑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装备。

然而史料显示,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三年间,向辽东战场发放的盔甲总数约27万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库存旧货。即使全部为新造,年均产量约九万副左右,距离张飞要求的三天赶制十万副仍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不说十万副,就算少个几个零,以当时蜀汉的经济人口状况,也很难在三天内赶制出那么多铠甲。类似情况在明末清初也有先例,比如郑成功命人打造五百副铠甲弥补丢失厦门的罪责,工匠黄梧因任务艰巨竟选择造反。

因此,张达和范强面对的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整个蜀汉资源全部倾注,也难以如期完成。就连资源远超蜀汉的明朝,开足马力也做不到如此速度。

更何况,三国时期著名的周瑜也曾故意刁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箭的制造远比盔甲简单。周瑜还假装宽限几天以掩盖自己的刁难。而张飞却铁心要求三天完成,这在时间和压力上根本无可比拟。

可想而知,张达和范强两人在接到命令时心中有多绝望。如果张飞平日对士兵还算宽厚,完成不了任务顶多受点轻罚,二人或许还有完成任务的可能性。但张飞的暴虐寡恩早已闻名军中,两人知道失败几乎必死无疑,于是宁愿铤而走险,也要结束这场生死劫难。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张飞当时其实并非要求造十万套重甲,而只是十万套白布蒙甲。但即便如此,以当时蜀汉的生产力,三天内赶制出如此数量的白布蒙甲,也同样不可行。或许在成都能够赶制完成,但没有几周时间,根本无法运送到前线使用。

总之,张飞那个突如其来的苛刻命令,不仅考验了手下的能力,更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导火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每个王朝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比如,汉朝的盛世让人津津...
原创 1...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二战结束后,台湾一直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原创 助... 刘伯温,被誉为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实际上是朱元璋在至正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59年,特意邀请他加入的...
原创 二... 苏联的贪婪与拒绝三国加入的背后 苏联不仅在全球历史中因其庞大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声名显赫,更因...
原创 墨... 墨西哥,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产的国家,时至今日依然面临着众多社会和经济上的挑战。这个...
原创 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受伤的往往是无辜的百姓。历史早已给出最深刻的警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
原创 他... 他不仅是同盟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汪雨相的一生,是一段不断追寻光明与真理的历程...
市监时评|惩罚学术不端,岂能“... 文|戴若冰 据《新京报》6月14日报道,贺聚良等25名学者因学术不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批...
原创 南...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在许多人眼...
原创 宋...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光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第二位皇帝,且都被称为“太宗”。然...
原创 历... 八仙过海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传得极为广泛,尤其是在宋元之后,这个故事体系逐渐形成了中国神话的一个独...
原创 陕... 陕西给人的印象是历史厚重,气候较干燥,实际上陕西的河流并不少,包括我国母亲河之一的黄河,横贯关中平原...
10个关键词回顾第四届中非经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张紫越 长沙报道 金桥拓通途,会期虽落幕,合作正当时 湖南,这片中...
原创 4... 在苏联解体之后,1991年12月26日的《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了一位挪威籍学者,名叫约翰·...
原创 《...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为何《史记》里...
原创 张... 张信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位显赫大臣,还是靖难功臣张玉的从子及四朝重臣张辅的堂兄。他在建文二年参加科举考试...
原创 唯... 赵南起将军,虽生于韩国,却选择投身中国革命,随后终其一生都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奉...
原创 孙... 孙兴祖是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与朱元璋同为濠州的乡人,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凤阳人。因此,他在年轻的时候便...
原创 九...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下,保持每段意思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相信不少人...
原创 司... 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收到了秦国的外交召回请求,得知赵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