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朱元璋为何选择“大明”作为国号的原因争论不休。围绕这一问题,多个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终形成了以火德说、明教说和《易经》说为三种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理论。然而,这其中究竟哪一种更为可信呢?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他并没有像往常的皇帝那样发布《建国号诏》等正式文件,而是在自己的《即位诏》中简短地说明了“大明”国号的起源。他提到:“于吴二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乃登基于中山南郊,立天下之号曰‘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此文表达了他对于国号的解释,但在随后的明朝官方文书中,却没有看到关于“大明”命名的进一步记录。
因此,各代学者开始了各种推测。有些学者认为,历代国家在确定国号时,往往会参考五行学说。而元朝以水德著称,因此朱元璋选择了一个属火的国号,寓意光明照耀。明字代表的是光明,火代表着能够带来光亮的元素,而火克水,光明则可以驱散黑暗,从而象征性地表示明朝击败了元朝。所以,他们最终得出了“大明”这个国号。
然而,对于熟悉五行学说的人而言,火德其实是被水克制的,反而是金德受火克制。这样一来,火德说的合理性便大打折扣,显得相当薄弱。
进入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吴晗发表了一部重要著作《明教与大明帝国》,在书中他引述了清初史学家查继佐的理论。他认为朱元璋选择“大明”作为国号,可能与小明王韩林儿有关,因为小明王是朱元璋的旧主,朱元璋又以念旧著称。因此,他取了小明王中的“明”字作为国号,而这一推论的基础是明教所作的《大小明王出世经》,这就是所谓的明教说。
这一观点在后来的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经典著作《倚天屠龙记》中得到了传播,并经过影视剧的多次改编,使得“大明”国号源于明教的说法深入人心。然而,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朱元璋是明教信徒,因此这一说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考量。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朝国号来源于《易经》。元朝的国号正是取自于《易经·乾卦》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紧接着的那一句为:“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成六龙以御天。”这句话有可能是明朝国号的来源。《易经》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是必读之书,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其中的句子与含义。
既然元朝的国号源自《易经》,那么朱元璋很可能会在这个来源的基础上选取下一句的一个字作为国号,而“大明终始”这一表述亦极为合适用作国号。综上所述,笔者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明朝的国号应当源自《易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