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贵·阅多彩|张金奎:《明代卫所选簿校注》是研究明史无法绕过的基石
迪丽瓦拉
2025-09-15 12:01:45
0

6月18日下午,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贵州展区举办了《屯堡文丛》历史文献书系首批成果《明代卫所选簿校注》(以下简称《校注》)新书发布会。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张金奎高度评价该书,称其为研究明史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权威性“准一手”史料。

“区别于《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等大型汇编丛书,《校注》聚焦卫所档案,为研究明代军事史等领域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切入点。”张金奎表示,书中翔实的卫所沿革、军事活动及人物履历记录,既是政治、军事史的核心素材,也是地方史与社会史研究无法绕过的基石。

他以卫所北迁为例说明其关键价值,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卫所军大规模北调。《校注》收录的档案揭示,此次迁移并非整体搬迁,而是按比例分割(部分留守南京,部分迁往北京),这一复杂过程牵涉到移民、家族迁徙等核心历史问题,而这些档案正是解开这些谜团的关键钥匙。

张金奎指出,该书另一亮点在于其能超越冰冷的制度条文和宏观军事部署,聚焦于卫所制度下形形色色的人群及其日常生活。现存族谱与地方志多成于清代,明代祖先记载常模糊矛盾。《校注》的官方原始记录为校正这些资料提供了极其可靠的基础依据,补充了家族成员关系、任职地点等关键信息,为佐证和校正社会史研究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明代卫所制度以武职世袭、军役世充、屯田世耕为核心,《明代卫所选簿校注》的出版,不仅拓展了军事移民、军户家族等地方史与社会史的研究视野,更成为推动明史研究进步的里程碑式成果,为明代历史的多领域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史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漆云 马圣耘 陈美伊 张丽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主题和语义,同时加入更多的细节描述。 --- 今...
原创 秦... 中国历史中的君臣关系,一直是学者们难以绕开的议题。从春秋时期的范蠡致信文种“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原创 刽... “刀下留人”这一幕常常出现在电视剧里,情节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刽子手即将执行死刑的一刻,一位骑马飞...
原创 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一个皇帝成为一位明君。毕竟,历...
原创 司... 在曹魏的权力深处,一场决定帝国未来的暗流悄然展开。这场斗争不仅关乎权力的继承与更替,也代表着两种截然...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根据历史的记载,张苞虽然是张飞的长子,但他在正史中的出现非常短暂,甚至被描述为“早...
原创 汉... 阅读本文之前,若您能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不仅能便于您参与后续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更多别具一格...
原创 野... 大唐贞观九年6月25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度过了69年风雨人生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日,也宣告...
原创 李... 在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登基为帝。一个半月后,即九月二十四日,李...
原创 东... 刘秀与刘演的兄弟情谊与刘秀对家族的扶持 刘秀,东汉的光武帝,在建立了东汉政权之后,他的亲戚和朋友们...
原创 当... 从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仅仅在一年...
原创 老... 《——·前言·——》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已经深刻洞察到一些国家的命运,甚至预见到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
范蠡传奇:第二章 三顾之礼 范蠡那“半月之内,宛城东南必有地动”的预言,起初只被当作疯言疯语,在范公村和附近几个村落间流传,引来...
原创 1...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表了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向朝鲜输送了“大批...
山西沁源程壁石窟调查资料公布 ...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省沁源县程壁石窟调查资料,石窟地处晋东南西部交通要道,根据石窟形制和...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内容都有所丰富: --- 众所周知...
原创 揭... 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年终奖究竟有多少?真相揭晓后,令人咋舌。 事实上,北宋官员的薪酬待遇一直相当优厚。...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南宋皇帝赵构因对岳飞北伐的行动心生不满,便与权臣秦桧暗中商议,策划除去这位抗金名将。...
原创 张... 张飞到底长什么样?他真的是那位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的白面书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多位原型人物讲述不一样的考古故... 最近,一部反映考古文保工作和打击文物犯罪的电视连续剧《护宝寻踪》热播。对于这部剧,考古专家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