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悬崖峭壁上的古栈道是如何开辟的?
迪丽瓦拉
2025-09-15 12:02:33
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不仅是李白的感叹,更是秦岭天堑真实的状况。在那个没有任何炸药、钢筋和重型机械的时代,古人却能在这万仞绝壁上开辟出条条通路。

他们完全是依靠自身的毅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将这些古栈道硬生生地凿刻在了蜀道之上。

如何没有炸药,在蜀道上凿出一条生路?

理解蜀道为何如此艰难,首先要看清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四川盆地被天然的地理屏障完全围困:东面是巫山,南边紧靠大凉山,西部连接青藏高原的东部山地,而北方,绵延数百公里的秦岭和大巴山更是横亘其间。

其中秦岭的地位尤其突出,它不仅是中国南北地理的显著分界线,更以其极为险峻的山势、连绵不断的峰峦和深不见底的峡谷,构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天然阻碍。

尽管古代蜀地以其富饶的物产和“天府之国”的美誉闻名,其战略价值也因此格外重要,成为历代军事力量争夺的关键目标。

然而,无论是为了军事部署、经济交流还是文化传播,任何想要进入或离开巴蜀的人,都无法绕开这些几近与世隔绝的巍峨山脉。

起初,人们只能沿着崎岖的山涧溪流勉强前行,或者攀爬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狭窄山道。每一步都充满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悬崖。

显然,这种原始的通行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和后勤补给。战国时期秦国筹划攻打巴蜀,首要的难题就是如何突破这道天然的屏障

史记·秦本纪》中,秦惠文王伐蜀的“石牛粪金”传说,虽有神话色彩,却真实反映了当时开凿蜀道所面临的巨大工程挑战。

为了实现军事征服、推动经济贸易,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在这些几乎垂直的悬崖绝壁上开辟出稳定且能供人畜通行的道路,成为当时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这不仅仅是对古代交通工程的一次极限考验,更是古人面对自然阻碍时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搏斗。

那么,在没有现代炸药和大型机械设备的时代,古人如何在坚硬的岩壁上凿出支撑栈道的孔洞呢?他们采用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方法——“火烧水激”。

工匠们首先在选定的岩壁上堆积大量柴火,点燃后用熊熊火焰将花岗岩玄武岩等坚硬的岩石炙烤到滚烫。待岩石因受热膨胀达到极限时,他们便迅速泼洒冷水。

巨大的温差导致岩石内部结构急剧收缩,随即产生裂纹。此时,工匠们就能用原始的凿子和铁锤进行削凿。这个过程反复操作,直到凿出深达数尺的孔洞,这些孔洞,就是未来栈道的基础——“栈孔”。

栈孔完成后,粗大的木梁被紧密地插入其中。木梁一端牢固地固定在栈孔内,另一端则向外悬空伸出,形成坚实的承重支架。为进一步提升稳定性,有些栈道会在悬挑木梁下方斜向嵌入一根“斜撑木”。

当所有横梁被牢固固定后,工匠们便会在这些木梁上铺设木板,由此形成或宽或窄的“阁道”或“栈道”。而这整个建造过程,无异于一场对生命极限的直接挑战。

成千上万的劳役和士兵,他们被粗绳捆绑,悬吊在半空中。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日复一日地敲打着坚硬的岩石。

显然蜀道的开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是某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历经数个朝代,无数先辈薪火相传、接力奋斗的伟大成果。

栈道的兴衰变迁

蜀道作为穿越历史的古老通道,其大规模的修筑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时代。此后,无论秦汉帝国的雄图,三国纷争的战火,还是大唐盛世的繁华,乃至两宋的兴衰,栈道的开凿与维护始终未曾停歇。

其中,褒斜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赫赫有名的干线,共同编织起了蜀道的主体脉络,承载着千年的风霜。可论及蜀道,褒斜道是其中最为传奇也最直接的一条。

它全程约250公里,直接连通关中与巴蜀,沿途在崇山峻岭间凿壁开路,穿越深不见底的峡谷。其工程难度和自然条件的险峻,放在今天来看依然令人咋舌。

这条生命线在军事和经济上都举足轻重,远的不说,当年诸葛亮北伐曹操南征,都曾借道于此,足见其战略价值。

蜀道远不止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它更是繁忙的商贸大动脉,文化交流的活化石。通过它,巴蜀富饶的蜀锦、茶叶、盐铁得以源源不断运往中原。

同样,中原的物资也得以输入闭塞的巴蜀腹地。可以说,正是这条条栈道,成就了区域经济的互通与繁荣。

李白、杜甫这些文坛巨匠,正是踏着这条古道入蜀,才留下了那些至今传诵的千古绝唱。自此,蜀道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险峻天堑,更升华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深远而独特的符号。

然而,修建不易,维护更难。这些主要由木材搭建的栈道,常年遭受风吹雨打、潮湿腐朽,几乎每年都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修缮。那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耗费。

进入近代,当现代化的铁路、公路相继铺开,古老的栈道便逐渐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它们或被彻底废弃,或被现代交通干线直接取代,最终消失。

信息来源:《东西问丨谢丹:为何古人要开辟“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国新闻网,2024年8月14日。

信息来源:《【文化“寻保传”】走进石门栈道 探寻跨越时空的历史印记》,汉中检查,2025年4月3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主题和语义,同时加入更多的细节描述。 --- 今...
原创 秦... 中国历史中的君臣关系,一直是学者们难以绕开的议题。从春秋时期的范蠡致信文种“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原创 刽... “刀下留人”这一幕常常出现在电视剧里,情节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刽子手即将执行死刑的一刻,一位骑马飞...
原创 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一个皇帝成为一位明君。毕竟,历...
原创 司... 在曹魏的权力深处,一场决定帝国未来的暗流悄然展开。这场斗争不仅关乎权力的继承与更替,也代表着两种截然...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根据历史的记载,张苞虽然是张飞的长子,但他在正史中的出现非常短暂,甚至被描述为“早...
原创 汉... 阅读本文之前,若您能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不仅能便于您参与后续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更多别具一格...
原创 野... 大唐贞观九年6月25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度过了69年风雨人生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日,也宣告...
原创 李... 在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登基为帝。一个半月后,即九月二十四日,李...
原创 东... 刘秀与刘演的兄弟情谊与刘秀对家族的扶持 刘秀,东汉的光武帝,在建立了东汉政权之后,他的亲戚和朋友们...
原创 当... 从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仅仅在一年...
原创 老... 《——·前言·——》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已经深刻洞察到一些国家的命运,甚至预见到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
范蠡传奇:第二章 三顾之礼 范蠡那“半月之内,宛城东南必有地动”的预言,起初只被当作疯言疯语,在范公村和附近几个村落间流传,引来...
原创 1...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表了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向朝鲜输送了“大批...
山西沁源程壁石窟调查资料公布 ...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省沁源县程壁石窟调查资料,石窟地处晋东南西部交通要道,根据石窟形制和...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内容都有所丰富: --- 众所周知...
原创 揭... 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年终奖究竟有多少?真相揭晓后,令人咋舌。 事实上,北宋官员的薪酬待遇一直相当优厚。...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南宋皇帝赵构因对岳飞北伐的行动心生不满,便与权臣秦桧暗中商议,策划除去这位抗金名将。...
原创 张... 张飞到底长什么样?他真的是那位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的白面书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多位原型人物讲述不一样的考古故... 最近,一部反映考古文保工作和打击文物犯罪的电视连续剧《护宝寻踪》热播。对于这部剧,考古专家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