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临终说:若我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真灵验
迪丽瓦拉
2025-09-15 12:02:35
0

在古代,家族的掌门人通常会在临终前对后代做出一番叮嘱,提醒他们要善待家族成员,维护家族的荣光。然而,在隋唐末年,有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却在临终时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预言:

“若我后代出‘高人’,必定要加以除掉,否则他们必会造反。”

这一看似荒唐的预言,竟在之后的历史中应验,最终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悲剧。这位政治家究竟是谁?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预言呢?

隋朝的建立始于隋文帝杨坚的成功篡位。公元581年,杨坚消灭了南方的陈朝,终于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广泛的改革,奠定了隋朝的繁荣基础。最为关键的是,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改革之一。通过科举制,国家能够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选拔优秀人才,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极大地提升了政务的效率。

此外,杨坚还推行了省六部制,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隋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隋朝迎来了短暂的盛世,但其统治基础并不牢固,杨坚通过宫廷政变上台,政权缺乏充分的合法性和广泛的民意支持。

虽然他试图通过均田制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土地重租政策使得农民的负担反而加重,农业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发,社会的动荡不断加剧。隋朝建立的辉煌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与不满情绪。

隋文帝去世后,隋炀帝杨广继位,他的统治风格完全不同。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国力。尤以对高丽的三次征伐最为著名,但这些军事行动并未取得理想的胜利,反而使得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在高丽战役中,前线的兵员和物资消耗巨大,百姓和士兵都饱受摧残。与此同时,隋炀帝还下令修建大运河。尽管这一工程在促进南北交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巨大的成本却让民众痛苦不堪,数以万计的农民被强制征调,背井离乡,许多人在艰苦的劳役中丧生。

隋炀帝不仅推行暴政,还生活奢侈无度,修建豪华宫殿,挥霍巨额财富。尤其是在洛阳,他为满足个人享乐,建造了极为奢华的宫殿,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资源。这种奢靡生活无疑激化了社会矛盾,民众的不满情绪积压到极点,最终爆发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尽管这些起义在初期未能形成统一力量,但随着局势的变化,反抗的浪潮逐渐壮大,最终对隋朝统治构成了致命威胁。

在隋朝末年的动乱中,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徐茂公(李世勣)。他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童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安逸的生活。17岁时,他毅然加入了起义军,投身于这场变革的洪流中。在起义军中,徐茂公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不仅勇猛善战,还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他的谋略使得起义军不断壮大,尤其是在翟让的建议下,他招募了李密,使得瓦岗军的势力迅速壮大。

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后,徐茂公成为了李密的得力助手,协助他抗击隋朝的名将张须陀。在徐茂公的帮助下,瓦岗军的声势日渐壮大,成为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主力。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李密在一场战役中败北,瓦岗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此关键时刻,徐茂公果断选择归顺李渊,投身于唐朝的建立事业。

在唐朝初期,徐茂公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重用。改名李世勣后,他成为了唐朝的重要谋臣,为平定叛乱、巩固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无论是在军事战略,还是政治布局方面,李世勣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然而,尽管他为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临终预言却为后代带来了阴影。临终时,李世勣告诫后人:“若后代出‘高人’,必定要杀掉,否则必定造反。”这一预言,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在几代后应验了。

李世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武则天执政时起兵造反,自称“大将军”和“扬州大都督”,并发布《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号召天下响应。然而,这次起义未能得到广泛支持,最终失败,李敬业被杀。李家因此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李世勣的预言也得到了验证。

武则天听闻后,不仅剥夺了李家所有的官职,还命人挖掘李世勣的坟墓,恢复其本姓徐氏。李敬业的失败让李家在武则天朝堂上丧失了所有荣光。尽管如此,李世勣对唐朝的功绩仍然被后代铭记。

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时,恢复了李世勣的官职,并将其墓地重新修葺。神龙元年,李世勣被追赠为武成王庙中的十位名将之一;建中元年,唐德宗李适还特别对李世勣做出了高度评价,定为第一等功臣。李世勣的智慧和远见,不仅成就了他在唐朝初期的辉煌事业,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隋朝的兴衰史,反映了一个王朝从鼎盛到灭亡的复杂过程。隋文帝的改革虽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隋炀帝的暴政和奢侈生活则加速了隋朝的崩溃。徐茂公的崛起与贡献使他成为唐朝初期的关键人物,而他那充满预见性的临终预言和后代的命运,更为这一段历史增添了神秘与悲剧的色彩。从这段历史中,我们不仅能够看见一个王朝的起伏,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复杂与个人在其中的巨大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当...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主题和语义,同时加入更多的细节描述。 --- 今...
原创 秦... 中国历史中的君臣关系,一直是学者们难以绕开的议题。从春秋时期的范蠡致信文种“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原创 刽... “刀下留人”这一幕常常出现在电视剧里,情节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刽子手即将执行死刑的一刻,一位骑马飞...
原创 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一个皇帝成为一位明君。毕竟,历...
原创 司... 在曹魏的权力深处,一场决定帝国未来的暗流悄然展开。这场斗争不仅关乎权力的继承与更替,也代表着两种截然...
原创 张...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根据历史的记载,张苞虽然是张飞的长子,但他在正史中的出现非常短暂,甚至被描述为“早...
原创 汉... 阅读本文之前,若您能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不仅能便于您参与后续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更多别具一格...
原创 野... 大唐贞观九年6月25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度过了69年风雨人生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日,也宣告...
原创 李... 在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登基为帝。一个半月后,即九月二十四日,李...
原创 东... 刘秀与刘演的兄弟情谊与刘秀对家族的扶持 刘秀,东汉的光武帝,在建立了东汉政权之后,他的亲戚和朋友们...
原创 当... 从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仅仅在一年...
原创 老... 《——·前言·——》 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已经深刻洞察到一些国家的命运,甚至预见到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
范蠡传奇:第二章 三顾之礼 范蠡那“半月之内,宛城东南必有地动”的预言,起初只被当作疯言疯语,在范公村和附近几个村落间流传,引来...
原创 1...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表了激烈的言辞,指责中国向朝鲜输送了“大批...
山西沁源程壁石窟调查资料公布 ...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省沁源县程壁石窟调查资料,石窟地处晋东南西部交通要道,根据石窟形制和...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内容都有所丰富: --- 众所周知...
原创 揭... 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年终奖究竟有多少?真相揭晓后,令人咋舌。 事实上,北宋官员的薪酬待遇一直相当优厚。...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南宋皇帝赵构因对岳飞北伐的行动心生不满,便与权臣秦桧暗中商议,策划除去这位抗金名将。...
原创 张... 张飞到底长什么样?他真的是那位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的白面书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多位原型人物讲述不一样的考古故... 最近,一部反映考古文保工作和打击文物犯罪的电视连续剧《护宝寻踪》热播。对于这部剧,考古专家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