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颁布禁海令的清朝,为何到了嘉庆年间,海盗横行劫掠船只
迪丽瓦拉
2025-09-15 13:02:58
0

一、禁海令: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796年,嘉庆皇帝继位,这位以节俭著称的君主接手的是一个表面光鲜、内里腐朽的帝国。当他翻阅沿海奏折时,一定会对这样一个现象感到困惑:明明祖制严厉禁止民间出海,为何东南沿海海盗却越发猖獗?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从清朝的"禁海令"说起。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首次颁布禁海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这可不是说着玩的,第二年就补充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一贼登岸。"康熙年间虽然短暂开放过四口通商,但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策再次收紧,仅保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形成了著名的"广州体系"。

这些政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典型的"闭关锁国"。朝廷的想法很单纯:海上贸易滋生动乱,倭寇海盗骚扰不断,不如一刀切断。但历史告诉我们,但凡有政策,就必有对策;有禁令,就必有黑市。

二、禁海令下的"地下经济"

乾隆年间,一位名叫谢清高的水手因海难流落海外,后来他口述的《海录》记载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的繁荣景象。这些华侨是怎么出去的?官方记录里明明写着"严禁偷渡"啊!

原来,禁海令催生了一条成熟的偷渡产业链。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的"客头"(蛇头)与沿海官兵勾结,用"卖蕃"的方式组织移民。史料记载,一艘中型帆船可载300人左右,每人收费5-10两银子,利润堪比今天的跨国走私。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福建巡抚浦霖的奏折里就抱怨:"漳泉一带,民多潜赴南洋,虽严行禁止,而贪利之徒,仍多冒险前往。"

更讽刺的是,这些"非法移民"很多是被朝廷政策逼出去的。乾隆年间福建人口暴增,耕地不足,"田少人多"的矛盾突出。当地民谚说:"福建地瘠人贫,非出海无以为生。"正如当代学者陈支平在《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中指出的:"禁海政策反而刺激了沿海居民通过非正式渠道参与海洋贸易的积极性。"

三、海盗的"黄金时代"

嘉庆元年(1796年),广东水师提督的一份战报让人瞠目:海盗首领郑七率领百余艘战船横行珠江口,官兵"屡剿不利"。这绝非个案,当时著名的海盗集团还有:

福建蔡牵集团,鼎盛时期有战船300余艘

广东张保仔集团,成员超过4万人

凤尾帮、水澳帮等数十个中小型团伙

这些海盗可不是电影里那种独眼龙带着几个喽啰的小打小闹。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记载,1809年张保仔围攻澳门时,出动了600艘船和2.5万人,规模堪比一场中等国家间的海战。

为什么海盗能在朝廷眼皮底下壮大?美国历史学家穆黛安在《华南海盗的黄金时代》中分析:

官方水师腐败无能,战船"年久失修,遇敌即溃"

沿海百姓"以海盗为衣食父母",主动提供情报和补给

越南西山朝等外国势力暗中支持海盗对抗清朝

最讽刺的是,这些海盗很多原本就是合法渔民。嘉庆十年(1805年)被招安的海盗首领郭婆带供称:"原系打渔为生,因渔税过重,官吏需索无度,不得已而为盗。"这话虽有开脱之嫌,但清代渔政腐败确是事实。据《粤海关志》记载,广东一地就有"船头金"、"水脚银"等二十余种杂税,渔民辛苦一月,往往入不敷出。

四、官匪勾结的"生意经"

嘉庆十二年(1807年),两广总督吴熊光查办了一起令人咋舌的案件:水师副将林国良不仅纵容海盗,还按季度收取"保护费",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和海盗合伙做生意!案件审理记录显示,林国良利用职务之便,为海盗销赃提供便利,从中抽成三成。

这种官匪勾结绝非个例。当时海盗的运作模式已经相当"现代化":

收取"保险金":商船缴纳费用后可获得"海盗许可证"

绑票勒索:专门绑架富商家属索要赎金

投资实业:用赃款开设赌场、妓院、当铺等

法国传教士格罗尚在1808年的信中写道:"广州官员与海盗的关系,就像巴黎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表面追捕,实则共生。"这话虽带偏见,但反映了部分现实。嘉庆朝《宫中档》里,关于水师"养寇自重"、"以盗充功"的奏折比比皆是。

五、恶性循环:越禁越乱的政策困境

面对海盗猖獗,嘉庆帝的应对之策是——更严厉的禁海。他在上谕中强调:"严饬沿海文武,实力查拿,毋得稍有疏纵。"结果呢?《厦门志》记载,政策收紧后,仅厦门一地就有"数千渔民失业,转而从盗"。

这种政策悖论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禁果效应":

禁海令压缩合法贸易空间→催生非法贸易市场

非法贸易利润更高→吸引更多人铤而走险

朝廷加大打击力度→非法经营者武装化→海盗集团形成

曾任广东知县的张甄陶在《论渔户盗贼疏》中说得很透彻:"欲其不为盗,必先有以养之;欲其不为海盗,必先有以陆居之。"简单说就是:老百姓得先有活路,才会守法。

六、历史的启示

嘉庆朝海盗现象给我们的启示远比想象中丰富:

任何脱离现实的禁令都会催生地下经济

官僚系统的腐败会放大政策缺陷

民生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转化为治安问题

当代学者杨国桢在《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中指出:"嘉庆朝的海盗危机,本质上是海洋政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集中爆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堵不如疏"的古老智慧。

当1820年嘉庆帝在困惑中去世时,他可能至死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越禁止的事情反而越猖獗?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紫禁城外的海浪声中——那片他从未亲眼见过的大海,正在用汹涌的波涛,宣告着一个铁律:人为的禁令,永远挡不住生存的需求和经济的规律。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响起,清朝的统治者们才被迫重新审视他们的海洋政策。而那时,时代早已给出了最残酷的评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孙权曾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措施,发行了面值高达五百的大泉五百大钱,这一举动至今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仍然被...
原创 大...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于1923年10月6日出生,迎来了他百岁的寿辰。他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杰出...
原创 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决定性时刻。新四军第五师的第十三旅驻扎在湖北大悟山一带,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
原创 秦... 匈奴是一个非常勇猛的骑马民族,可以说这个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交织了整整六百年。提到匈奴,人们脑海中首...
原创 历... 薛仁贵是唐朝初期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唐高宗时期的征战中立下了显赫的战功,东征西讨,屡次凯旋。然而,在...
原创 曹... 曹操获得赤兔马后,为什么没有将它赠送给许褚或徐晃,而是送给了关羽呢?这个问题一直让人好奇,今天我们来...
原创 黄... 黄埔1期到6期的毕业生,在蒋系部队中,是一群非常特别的存在。虽然蒋介石一直对自己亲信的部队有着极大的...
原创 新... 1945年7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伪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杜新民刚刚送走一位访客,转身回到客厅。突然...
原创 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回望过去,会发现那个时代充满了革命的风潮。正是在那些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无数...
原创 孙... 辛亥革命后,原本属于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在孙中山先生退位后,袁世凯迅速崛起...
原创 刘... 刘基,也就是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曾有人评价他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
原创 太... 1853年5月,太平天国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当时,北伐军接到的指示是:迅速通过间道赶往燕京,避免占...
原创 彭... 庐山会议后,许多曾经的名将因与彭总的关系而受到牵连。这里特别提到的是曾经二字,因为这些将领与彭总的联...
原创 褪... 当年《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热播,让 “四爷” 雍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后续《甄嬛传》更将这...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