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上将在江苏省泰州市的白马庙村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这一举措标志着新中国海军建设的初步开启。然而,在1950年1月海军领导机关正式设立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层却将海军司令员的重任赋予了自称是“旱鸭子”的萧劲光,张爱萍未能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毛主席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位没有海军经验的萧劲光呢?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决策。对此,宋任穷上将在回忆中做出了详细阐述。他提到:“在建国初期,海军的建设是个全新的挑战,既缺乏必要的武器装备,也没有相应的经验,这时正需要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苏联的支持和帮助。据一些老同事的说法,毛泽东同志在众多经历丰富的军队将领中选中萧劲光担任海军司令员,除了因为毛主席十分了解萧劲光的领导才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他曾两度赴苏联留学,对苏联的情况有较深的了解,这使他更能够借鉴苏联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经验。萧劲光多次前往苏联商谈我国海军建设及所需武器装备等相关事务,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苏联的经验,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军建设之路。”
从宋任穷上将的回忆中,可以明显看出毛主席选择萧劲光的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萧劲光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二是他拥有在苏联的留学背景,使其能够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三是在探索过程中,他能够跳出苏联范式的束缚,勇于实践创新。
果然,毛主席的用人决策显示了其超凡的眼光。萧劲光在担任海军司令员后,仅用五六年的时间,便顺利完成了海军的组建任务。到1956年,中国海军先后建立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青岛基地和旅顺基地,初步形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涵盖空中、海面、海底和海岛等多个层面。而在这一过程中,海军在组建的同时与陆军和空军密切协作,成功收复了除台、澎、金、马四个岛屿以外的沿海岛屿。新中国海军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后来的某一天,毛主席欣喜地感叹:“有萧劲光在,海军司令员的位置不易让他人替代,萧劲光将永远是我们的海军司令员!”
最终,萧劲光在海军司令员的岗位上坚守了整整30年,成为全球任海军司令时间最长的官员之一。他的女儿萧凯强调说:“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毛主席对于他的信任与支持。”
陈冠任著作,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套)详细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这两本书不仅成为了该社的年度畅销书,而且也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喜爱,成为了热销的红色历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