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王审邽,字次都,“喜儒术,善吏治”;再有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身形雄伟,方口隆准,喜爱读书,擅长骑射,常骑白马,军中称其为“白马三郎”。——《十国春秋》
中和五年(885年),寿州(今安徽寿县)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军领袖王绪攻占了固始。接着,王绪在固始广泛招募兵员,扩充力量,迅速集结起数万大军。在这一过程中,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也加入了王绪的队伍。三人因战勇善战,且常骑白马,迅速在军中声名鹊起,军中人称他们为“白马三郎”。他们不断征战四方,最终在远离中原的福建建立了唯一的割据政权——闽国,并施行保境安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福建的社会经济发展,后人称其为“开闽三王”。今天,我们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王潮,原名王审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曾担任固始县史。固始被王绪攻陷后,王潮选择归附义军,并被任命为军正,即军中的执法官。王潮聪明果敢,胸怀大志,他向王绪建议:远离中原纷争,带领义军南下开辟新的天地。王绪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带领大军南下,历经艰难跋涉,终于到达福建。随着王潮威望的逐渐提升,王绪心生疑虑,开始怀疑王潮的忠诚。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王潮联合亲信发动兵变,成功控制了义军的兵权。掌握权力后,王潮立即整顿军纪,废除王绪散漫的治军作风,使得义军战斗力大幅提升。886年,王潮带领义军攻占了闽南重镇泉州,至893年,他已成功占领了整个福建,唐廷因此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因病去世,留下了稳固的政权和良好的治理基础。
王审邽,字次都,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是王潮的第二弟。885年,王审邽随兄王潮南下福建,并在攻打泉州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战后,王审邽被任命为泉州刺史,他在泉州任职12年,工作严谨、勤奋,致力于政务治理,轻徭薄赋,极力促进通商贸易。在他的治理下,泉州逐渐成为五代时期最为繁荣的港口之一,为后来的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光州固始人,是王潮的三弟。王潮去世后,由于王潮的儿子年幼,王潮的遗命决定由三弟王审知接任节度使职务。王审知继位后,持续治理福建17年,909年,他被后梁太祖朱温册封为闽王,正式建立了闽国。执政期间,王审知致力于国家的内部治理,善于调解各方矛盾,推动经济繁荣。他与北方的中原王朝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奉行称臣纳贡的政策。王审知勤政爱民,注重安抚百姓和士兵,治理下的福建社会安定,百姓和士卒皆感恩戴德,他的治国理念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百姓对他充满敬仰。后人更称他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忠惠尊王”等多种美誉。北宋统一南方后,宋太祖亲自赐匾尊封其为“八闽人祖”,以表彰其功绩。
从885年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踏入福建,直至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再到945年南唐灭亡闽国,王氏家族在福建的执政历时六十年,是五代时期唯一一个从农民起义转型为割据政权的经典案例。由于他们在福建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后人尊称三兄弟为“开闽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