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论政府
迪丽瓦拉
2025-09-15 18:05:12
0

攻占巴士底狱,1789 年 7 月 14 日,作者:Jean-Pierre Houël /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维基共享资源

从 1600 年代开始,欧洲哲学家开始争论谁应该统治一个国家的问题。

从 1600 年代开始,欧洲哲学家开始争论谁应该统治一个国家的问题。随着国王的绝对统治被削弱,启蒙运动哲学家主张不同形式的民主。

托马斯·霍布斯 (1588-1679)

1649 年,一场关于谁将统治英格兰的内战爆发了:议会还是国王查理一世。战争以国王被斩首而告终。查尔斯被处决后不久,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年)写了《利维坦》,为国王的绝对权力辩护。这本书的标题指的是利维坦,一种神话中的鲸鱼状海怪,可以吞噬整艘船。霍布斯将利维坦比作政府,一个为建立秩序而创建的强大国家。

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的开头描述了所有个体自然平等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做他或她需要做的事情来生存。结果,每个人都遭受着持续的恐惧和暴力死亡的危险;人的一生是孤独的、贫穷的、肮脏的、野蛮的和短暂的。

在自然状态下,没有法律或任何人来执行它们。霍布斯说,摆脱这种情况的唯一出路是个人创造某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将和平强加给每个人。

霍布斯从英国合同法中借用了一个概念:默示协议。霍布斯断言人民之间同意“放下”他们平等的自然权利,以及自由,并赋予君主绝对权力。由人民创造的主权者可能是个人或团体。君主将制定并执行法律以确保和平的社会,使生命、自由和财产成为可能。霍布斯称这项协议为社会契约。

霍布斯认为,由国王领导的政府是君主可以采取的最佳形式。将所有权力都交到国王手中意味着更加坚决和一致布斯认为,行使政治权力。霍布斯还坚持认为,社会契约只是人民之间的协议,而不是他们与国王之间的协议。一旦人们把绝对的权力给了国王,他们无权反抗他。

霍布斯警告说,教会不要干预国王的政府。他害怕宗教可能会成为内战的根源。因此,他建议教会成为一个部门、国王政府,它将密切控制所有宗教事务。霍布斯写道,在神法和王法之间的任何冲突中,个人应该服从国王,否则就应该选择死亡。

一个具有新思想的新时代正在出现:欧洲启蒙运动。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们,

包括霍布斯在内的人,都希望改善地球上的人类状况,而不是关心宗教和来世。这些思想家重视理性、科学、宗教宽容以及他们所谓的“自然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

启蒙运动哲学家约翰·洛克、查尔斯·孟德斯鸠和让-雅克·鲁梭都发展了政府理论,其中部分甚至全部人民将进行统治。这些思想家对美国和法国的革命以及他们产生的民主政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约翰·洛克 (1632-1704)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年)出生于英国内战前不久。洛克在牛津大学学习科学和医学,并成为该校的教授。他在 1685 年的光荣革命中站在新教议会一边,反对罗马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这一事件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权力机构。

1690 年,洛克出版了他的《政府两论》。他基本上同意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残酷性的看法,这需要一种社会契约来确保和平。但他在两个主要问题上不同意霍布斯的观点。

首先,洛克认为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权利存在于自然状态中,个人永远不能被剥夺甚至自愿放弃。这些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不可能放弃)。洛克在社会契约方面也与霍布斯存在分歧。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人民之间的协议,也是他们与君主(最好是国王)之间的协议。

根据洛克的说法,个人的自然权利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国王正如霍布斯所说,它并不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只是为了执行和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如果一个主权者侵犯了这些权利,那么社会契约就是破碎,人民有权起义并建立新政府。少于 100

在洛克写完他的《政府论》多年后,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在

撰写独立宣言。

尽管洛克为思想、言论和宗教自由大声疾呼,但他认为财产是最重要的自然权利。他宣布业主可以为所欲为

只要他们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他说,政府主要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即保护财产和鼓励商业,仅此而已。“轻松治理,”洛克说。

洛克赞成像英国议会这样的代议制政府,它有一个

世袭的上议院和民选的下议院。但他想要代表

只做财产和商业的人。因此,只有成年男性业主才有投票权。洛克不愿意让没有财产的群众参与政府,因为他认为他们不适合。

骆家辉说,政府的最高权力应该存在于立法机构中,就像英格兰议会一样。行政机关(首相)和法院将是立法机关的产物,并受其管辖。

查尔斯·孟德斯鸠 (1689-1755)

当查尔斯·孟德斯鸠(Charles Montesquieu,1689-1755 年)出生时,法国由专制国王路易十四统治。孟德斯鸠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受过法律教育。他游历了整个欧洲,包括英国,在那里他研究了议会。1722 年,他写了一本书,嘲讽路易十四的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

孟德斯鸠于 1748 年出版了他最伟大的著作《法律的精神》。与霍布斯和

洛克,孟德斯鸠相信,在自然状态下,个体是如此恐惧,以至于他们

避免暴力和战争。孟德斯鸠说,对食物的需求导致胆小的人类

与他人交往并寻求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孟德斯鸠写道:“一旦人进入一种社会状态,他就会失去自己的弱点感,平等就停止了,然后开始了战争状态。孟德斯鸠没有这样描述社会契约。但他表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战争状态导致了人类的法律和政府。

孟德斯鸠写道,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法律和秩序、政治自由和个人财产。孟德斯鸠反对他祖国的绝对君主制,并赞成英国制度作为最好的政府模式。

孟德斯鸠在某种程度上误解了英格兰实际行使政治权力的方式。当他写《法律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时,权力几乎集中在议会,即国家立法机构。孟德斯鸠的思想基于古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分立,他认为他也看到了英格兰政府权力的分离和平衡。

孟德斯鸠认为英国国王行使的行政权与立法议会相平衡,议会本身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各自制衡对方。然后,行政和立法部门仍然通过独立的法院系统进一步平衡。

孟德斯鸠得出结论,最好的政府形式是立法者,

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分开的,相互制约,以防止任何部门变得过于强大。他相信,像路易十四的君主制那样,将这些权力联合起来会导致专制。虽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并没有准确描述英格兰政府,但美国人后来将其作为美国宪法的基础。

让-雅克·鲁梭 (1712-1778)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那里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投票选举代议制政府。鲁梭在法国和意大利旅行,自学成才。

1751 年,他赢得了一场征文比赛。他认为人天生善良并被社会腐蚀的新观点使他成为法国沙龙的名人,艺术家、科学家和作家聚集在那里讨论最新思想。

几年后,他发表了另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描述为自由、平等、和平和快乐。卢梭认为,当人们开始要求拥有财产时,不平等、谋杀和战争就产生了。

根据卢梭的说法,有权有势的富人偷走了属于每个人的土地,并愚弄了普通百姓接受他们成为统治者。卢梭得出结论,社会契约并不像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鸠所相信的那样是一个自愿的协议,而是富人对人民的欺诈。

1762 年,卢梭出版了他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社会契约论》。

他的开场白今天仍然引人注目:“人生而自由,到处都戴着锁链。卢梭同意洛克的观点,即个人永远不应该被迫放弃他或她对国王的自然权利。

Rousseau 说,自然状态的问题在于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每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而每个人都保持自由。卢梭的解决方案是让人们签订社会契约。他们要放弃所有的权利,不是为了一个国王,而是为了 “整个社区” ,所有的人民。他称所有人民为“君主”,霍布斯用这个词来主要指国王。然后,人们行使他们的“普遍意志”,为“公共利益”制定法律。

卢梭认为,人民的普遍意愿不能由民选代表决定。他相信直接民主,每个人都投票表达

普遍的意志并制定国家的法律。卢梭心目中的是一个小规模的民主国家,一个像他的家乡日内瓦一样的城邦。

在卢梭的民主制度中,任何违背人民普遍意愿的人“都将被迫获得自由。他认为公民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就被迫遵守法律因为他们仍然是该州的居民。鲁梭说,这是一个“公民国家”,安全、正义、自由和财产都受到保护,所有人都享有。

根据卢梭的说法,所有政治权力都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行使他们的普遍意志。不可能像孟德斯鸠所提议的那样存在权力分立。人们聚在一起,将单独审议法律,然后通过多数票找到普遍的意愿。卢梭的普遍意志后来体现在“我们人民......”这句话中。在美国宪法的开端。

卢梭对他的民主如何运作的机制相当模糊。将有一个类似的政府,受托管理普遍的意志。但它将由“纯粹的官员”组成,他们从人民那里得到命令。

卢梭认为宗教分裂和削弱了国家。“不可能住在与你认为该死的人和平相处,“他说。他赞成接受上帝的“公民宗教”,但专注于社会契约的神圣性。

卢梭意识到,他设想的民主将难以维持。他警告说,

“一旦有人说到国家的事情,'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国家可能会因失去而被放弃。

最初由宪法权利基金会出版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失... 在我们学习数学和物理时,通常会发现许多重要的原理和方法都出自欧洲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很少有人知道这些...
原创 斯... 苏联历史上的“大清洗”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一次严重政治事件,也被称为“斯大林的恐怖统治”。这一时...
原创 整... 在整个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关羽遇到的可怕对手竟然有六位,其中四位无疑是绝对无法匹敌的,而另外两位则...
原创 戴... 中日两国相隔仅一衣带水,原本是互为邻邦,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却屡次挑起战争,扰乱周边国家的安宁。无论...
原创 战... 历史探讨:战国时期宋国、越国与中山国的国力对比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和纷争的时期,七个强国合...
原创 日... 1945年4月,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走到了尾声。面对日本依然在顽强抵抗的局面,美...
原创 1... 1953年5月,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举行了一次紧急的军事会议。会议地点设在一间临...
原创 陈... 兵法中有一句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意思是当敌人看似强大时,要使其放松警惕;而当敌人看似弱小时,...
原创 手...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每段进行语义基本不变的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写,保持总字数变化不大。下面是改写...
原创 司... 文 | 徐 来 编辑 | 徐 来 《——·前言·——》 司马懿及其家族,曾是魏国的权力象征,...
原创 刘... {\"title\":\"刘知远:乱世崛起的后汉开国帝王,短暂辉煌的传奇一生\",\"desc\":...
原创 抗...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内容逐段改写,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丰富一些细节,字数也尽量保持接近。 --- 193...
原创 周... 在《三国演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有一位将领的临终遗言犹如一颗埋藏多年的定时炸弹,悄然悬挂在东...
原创 明... 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宏大的远洋航行,远远超越了同时代西方的航海探险。最为人熟知的哥伦布...
原创 我... 以下是经过改写后的文章,保持原有的主题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同时保持了总字数不变: --- 一、原...
原创 山...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和丰富内容: --- 作者:莫孤...
一部大书、一个概念、一个学派—... 2025年6月初,法国史学界送别了两位影响巨大的耆宿:当代记忆研究的标志性人物皮埃尔·诺拉(Pier...
原创 第... 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共有19位兵团司令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将领包括陈赓、杨勇、王建...
电视剧《琅琊榜》废太子根本不是... 在《琅琊榜》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废太子萧景宣无论智谋、手段还是势力,都远不及八面玲珑的誉王萧景桓,...
原创 毛... 提到毛主席和刘少奇,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人,是血泪与共的战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