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仅仅拥有“康乾盛世”这样的辉煌景象,也曾经历过九子夺嫡的悲剧,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若论起九子夺嫡,其中康熙和福全之间的兄弟情谊尤为感人。皇室中的兄弟间,本就因争权夺利而心生猜疑,但康熙与福全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格外纯真真挚。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成为了后来皇室子弟难以效仿的典范,而这种深厚的兄弟情谊,也与他们的内心密切相关。若非都心怀着对帝位的渴望,想要夺取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恐怕不会出现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悲剧。
然而,这其中不仅仅有皇子们的权力欲望,也有外人的挑拨离间,导致了他们彼此的纷争,最终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而索额图,正是康熙口中“清朝第一大罪人”的代表人物。康熙为何如此痛恨他,把“清朝第一大罪人”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呢?索额图究竟做了什么事,才让康熙对他深恶痛绝,认为若没有他存在,自己的儿子们也许都命丧黄泉?
要了解这一切,必须先从索额图的家庭背景说起。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清朝的四朝元老,开国功臣,曾是努尔哈赤身边的亲信侍卫,并且随着皇太极征战四方,屡立战功。尤其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帝位之时,索尼坚定支持先帝皇太子,并为顺治帝的登基立下赫赫战功。多尔衮执政时,索尼屡次直言上谏,甚至因触怒权臣险些丧命,但他依然毫不畏惧,最终凭借坚韧的信念为顺治帝保住了江山。
直到顺治帝即位后,索尼的地位开始巩固,最终坐上了首辅的位置。经过多年政治磨砺,索尼变得愈加睿智,深得当时朝中官员和百姓的赞誉。顺治帝去世后,康熙继位,索尼与鳌拜等四位大臣成为顾命辅政的重臣,而索尼的儿子和女儿更是与康熙的亲族发生了联系。索尼的三子,索额图,最初只是宫中的一名侍卫,但在康熙继位之初,鳌拜专权,索额图凭借机遇开始展现自己的才干。
当时,四位辅政大臣掌控着清朝政权,而鳌拜的野心日益膨胀,甚至有意篡位,想要取代年幼的康熙。康熙开始深感被压制,无力反抗,于是决定深藏不露,潜心积蓄力量,待时而动。而这个时机,终于在康熙十四岁时到来。康熙下定决心,铲除这个日渐强大的权臣鳌拜。当时,鳌拜不仅屡次凌驾于皇帝之上,还公开谋害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使得康熙再也无法容忍。幸运的是,索额图此时及时现身,给康熙提供了一个计策:培养一支摔跤手,以便在适当时机将鳌拜一举拿下。康熙采纳了索额图的建议,并最终成功铲除了鳌拜,索额图因此获得了康熙的极大信任。
经过这次事件,索额图的官运亨通,迅速从内廷侍卫晋升为内阁大学士,甚至成为太子太傅。短短四年的时间,他的地位飞速上升,成为了清朝朝廷中的重要人物。索额图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升迁,是因为他具备极高的能力,尤其在记忆力方面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凭借这些优势,他迅速赢得了康熙的青睐。人们因此赋予了他“三眼索相”的称号。
然而,在康熙身边,还有另一位权臣——纳兰明珠,索额图的死对头。明珠与索额图有许多相似之处,早年同为康熙的亲信侍卫,并且逐渐升至重要职务。康熙七年,明珠担任刑部尚书,四年后又升任兵部尚书。五年后,明珠参与了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在平定三藩后,曾感慨万千,若当时听从了索额图的建议,直接诛杀撤藩的人,很多无辜者将会冤枉死去。明珠因此获得了康熙的更大信任,其地位甚至开始压过了索额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索额图和明珠的矛盾逐渐升级。两人不仅在政治上针锋相对,还在朝中分别支持不同的皇子。明珠站在大阿哥胤提一方,协助他争取支持;而索额图则站在皇太子胤礽一边,力图为胤礽铺路。两大派系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在康熙的内心引起了强烈的警觉。康熙发现,明珠等人竟然涉及卖官收受贿赂,遂将其罢免。而索额图,也因为背后支持胤礽的争权行为,被康熙拘禁。
康熙亲自南巡至德州时,胤礽因病被召见,索额图被安排侍疾。结果,康熙发现索额图在背后暗中支持胤礽谋划大事,意图自己取而代之,最终康熙决定将索额图幽禁,并最终让他死于饥饿。索额图的死,成为了康熙心中永远的痛,他认为索额图是导致这一切权力斗争的罪魁祸首,若非他挑唆,自己其他的儿子也许就不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丧命。
当年,索额图也是康熙极为信任的臣子,但随着权力的膨胀,索额图迷失了自我。明珠的倒台未能警醒他,反而让他更加渴望权力,最终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成为了清朝历史中的一大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