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袁世凯全家福,作为晚清时期的关键人物,袁世凯不仅在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个人生活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袁世凯共拥有一位妻子与九位妾室,生育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这样的家族构成也为袁世凯带来了多达47个孙辈,总计79位后代,堪称儿孙满堂,家族兴旺。
作为一名男性,袁世凯的外形与气质并不出众。他身材矮小且体态臃肿,尽管相貌普通,且受教育程度有限,但他在官场上却游刃有余,展现了过人的权谋智慧。在个人生活中,袁世凯也颇有魅力,他为人细腻,体贴入微,深得女性喜爱。尽管他的外表和学识并非女性青睐的标准,袁世凯的妻妾们却并非因为他的外貌而对他心生爱慕。九位小妾中,有三位曾是青楼女子,而更多的则是出自他家中的女仆。这些女性中的许多,原本并没有在意他的外貌,而是被他身上的某种独特气质所吸引。袁世凯在50岁之后仍然继续迎娶妾室,这种“古人开枝散叶”的传统做法,成了他家族兴旺的重要因素。那么,他去世后,这些后代究竟过得如何呢?
袁世凯17岁时便在河南老家与妻子于氏成婚。当时的他年纪尚轻,而于氏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封建女性,不识字,性格温顺。婚后的前两年,夫妻感情尚且融洽,很快便有了长子袁克定。然而,随着袁世凯的事业发展,他们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于氏作为一名典型的封建女性,未能适应随袁世凯离开河南后的复杂社交圈子,甚至在与外国公使的外交场合上都显得十分拘谨,这也导致袁世凯日渐冷落她。
袁世凯的大姨太太是沈氏,名为雅芳,她的出身不凡,且为袁世凯的“恩人”。沈氏不仅是袁世凯的挚爱之一,也帮助了他度过了人生的低谷。袁世凯原本家庭背景并不显赫,加之性格懒散,屡次参加乡试均未成功,因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南下上海寻找出路。在那里,他在风尘场所结识了沈氏。尽管袁世凯身材矮胖,且相貌平平,但沈氏被他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她看中了袁世凯虽身陷低谷,但依然具备潜力的未来,最终愿意随他一同远赴朝鲜。
然而,命运却对沈氏并不温柔。沈氏在朝鲜怀孕后不久,因病丧失了孩子和生育能力。袁世凯向她承诺,再也不纳新妾,并把所有子女交由沈氏抚养。虽然袁世凯之后确实为她履行了承诺,三姨太金氏的儿子袁克文便是沈氏抚养的孩子,但袁世凯终究未能摆脱他的女人缘。沈氏对此深感失望,曾因袁世凯的薄情而心生不满。
1885年,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朝鲜的全权代表,这一任命也开启了他与沈氏以外的几位姨太太的缘分。袁世凯在朝鲜12年间,三度娶妻,包括王妃的表妹金氏、陪嫁丫鬟吴氏以及闵氏。金氏尤其让袁世凯动了真情,这位朝鲜美人虽年轻时本有机会做正室夫人,但却因家族的安排,始终在偏房中度过。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且饱受家庭变故的打击,令她性情孤僻,对袁世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袁世凯也曾在1895年与年仅十七岁的杨氏相识,杨氏并非因美色打动袁世凯,而是凭借其出色的家务管理能力,使得袁世凯对她产生了依赖。杨氏成了袁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着家中的大小事务,甚至包括管理袁世凯的贵重财物。
袁世凯当上直隶总督后,又迎娶了叶氏、张氏和郭氏等几位妻妾。郭氏是袁世凯长子袁克文从风月场所赎回的,袁世凯对她的美貌十分欣赏。而刘氏则是沈氏的侍女,在袁世凯死后,刘氏为了表示忠贞,甚至自毁容貌,誓言为他守节。
尽管袁世凯的妻妾众多,他始终力求公正对待每一位,做到“碗水端平”。他在分配财富和物资上从不偏心,尽量避免家中争吵。然而,袁世凯政治生涯的巅峰却也为他的家庭带来了动荡。
1915年,袁世凯通过逼迫清朝皇帝溥仪退位,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接下来,袁世凯试图称帝,但这一图谋遭到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连家庭内部也因争夺册封、争夺“太子”之位而矛盾重重。即使如此,他还是为了安抚妻妾们,安排了册封的事宜。然而,事与愿违,袁世凯在“称帝”83天后,最终宣布废除帝制。
袁世凯于1916年6月因病去世,享年58岁。袁家子女中,有些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志,也有一些投身文学与科研。长子袁克定曾留学德国,并在北洋政府中任职,但因不服从父命,最终遭遇冷遇。二子袁克文则专心文学创作,可惜英年早逝。尽管如此,袁世凯为子女们留下了巨额财富,而他的妻妾们在他的去世后,纷纷搬到天津的袁家老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