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代的御史大家抢着当,清代的御史品级更高,为何却是人见人恨?
迪丽瓦拉
2025-09-15 22:03:22
0

乾嘉道三朝的名臣吴熊光,在他的著作《伊江笔录》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在乾隆朝时期那段充满坎坷与辛酸的仕途经历。

乾隆三十九年,吴熊光以正六品内阁侍读的身份被提拔为刑部郎中。吴熊光才干出众,在刑部任职期间,表现卓越,工作成绩令人称道。在京察考试中,他被记名并保送为都察院御史(正五品)。

当时的刑部尚书是权倾一时的大学士阿桂,阿桂对吴熊光极为赏识,决定将他的御史官职注销,改为提拔到更高一级的小京堂(各部院的一把手或副手职务)。

不过,注销御史身份,转为小京堂官职,必须得到吏部的批准。作为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在吏部的影响力极大,吏部自不会拒绝。可吴熊光却并不领情,原因在于他与兼任吏部尚书的权臣和珅关系紧张,不愿意欠和珅任何人情。

然而令吴熊光始料未及的是,他在御史这一职位上,竟然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乾隆晚年才得以升任为四品小京堂。如此一个品级的差距,白白耽误了他十余年的晋升时机,恰恰印证了那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古训。

从这段史料中,如果不仔细品味,很难发觉其中的玄机。实际上,这背后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清代都察院的各道御史地位非常尴尬,升迁异常困难。

都察院在朝廷中,是除六部之外的重要部门,下辖六科、十五道、五城督院、宗室御史处及稽察内务府御史等单位。本文重点讲述的是御史部分,特别是十五道御史,其他部门暂且不表。

这十五道御史按照省区划分,并根据各省事务的轻重缓急和人员需求,配置情况不一。十五道各道均设有掌印监察御史(正四品),满族和汉族各一人。普通监察御史的人数因地区而异。

例如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广、河南、山西、陕西八道省,满汉各设一名监察御史;江南道则较为特殊,满汉各设三人;山东道满汉各两人;其余省份仅设掌印御史而无普通监察御史。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十五道御史总人数为137人。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道御史的职责不仅限于稽核所属省份,还包括稽查京城内各衙门事务。例如河南道御史负责监察内阁、顺天府以及大兴、宛平两京县的事务;山西道御史监督兵部、翰林院、六科、中书科及户部仓场衙门;山东道御史则负责刑部和太医院的稽查,诸如此类。

御史本是一个颇具尊荣的官职,明代时御史的品级为七品小京官。虽然级别不算极高,但任职门槛极高,是当时极受欢迎的职位。

明代制度规定,御史必须出自进士,且多选自新科进士。为何偏重新科进士呢?这是因为御史肩负监督文武百官乃至皇帝的重任,老官场混迹者容易顾忌,难以敢言。而新科进士刚入仕途,锐气十足,敢于担当监察职责,恰符合御史的要求。

此外,明代也会选拔部分地方基层知县为御史,因为御史经常被派往地方巡查,知县的基层经验有助于他们熟悉钱粮、刑名事务,避免被蒙蔽。

当然,不论是新科进士还是地方知县,想成为合格御史,都必须经历一年“试职”阶段,学习律法制度,通过考核后方能正式上任。

相比之下,清代皇权更为集中,自雍正帝推行“科道合一”制度后,都察院地位有所下降,各道监察御史的作用也逐渐被边缘化。

清代御史官品正五品,但大多非新科进士,也非基层州县官员,主要由翰林院、内阁及六部等部门的官员转任。

在翰林圈子里,从内阁转为御史被视为“奇耻大辱”,理想的仕途是“开坊”——由翰林编修、检讨转入詹师府左右春坊,最终步入阁员。

稍差者则任各部郎中、员外郎,若被降为御史,意味着仕途遭遇巨大挫折,升迁前景黯淡。

虽说御史升迁无望略有夸张,但由于岗位特殊,御史通常任满后须调任他道,多次轮换才有可能脱离都察院。

更令人沮丧的是,御史升迁多为平行调动,最常转任六部郎中,换言之,在御史职位上磨耗十余年,最终也许只能停留在正五品的水平。

晚清学者何德刚在《春明梦录》中指出:

“同光以后,御史多由翰林编检及各部郎中、员外郎依序补充。翰林中一等得京察,或积资‘开坊’;部员得京察者,亦多被外放,极少愿意考取御史。因为御史辗转十数年,终难登堂入室。”

这正是文首所述,阿桂欲注销吴熊光御史身份的根本原因:一旦成为御史,便意味着仕途渺茫、前途未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庐山会议后,许多曾经的名将因与彭总的关系而受到牵连。这里特别提到的是曾经二字,因为这些将领与彭总的联...
原创 褪... 当年《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热播,让 “四爷” 雍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后续《甄嬛传》更将这...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