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便于未来随时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参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创作!
文|Severn
“法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大国,不需要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这句话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去年4月访华时的直言。
在这一句话中,马克龙表达了对美国及其干预法国乃至欧洲内政的强烈不满。
这种毫不掩饰的批评,再一次彰显了马克龙坚守“戴高乐主义”的坚定立场。
那么,这个自小耳濡目染戴高乐事迹的男人,真的能继承先贤的遗志,成为第二个戴高乐吗?
戴高乐主义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战刚结束,冷战的序幕也随之拉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英、法、德等传统的资本主义强国纷纷走向衰退,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崛起,成为全球的主导力量。
曾经在全球横行一时的欧洲列强们,如今成了附庸国。
然而,法国人并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尤其是戴高乐,他坚定地认为,法国应该继续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法国在加入北约后与美国站在了一边,但戴高乐很快意识到,作为北约成员国,法国的独立性和崛起的梦想会受到严重阻碍。
戴高乐认为,北约成员的身份让法国陷入长期的政治风险和利益损失之中。
例如,北约的支持让联邦德国迅速重新武装,而与德国有着长期宿怨的法国无法接受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主导的北约框架下,法国的独立性和民族利益受到威胁,作为一个依然拥有大国雄心的法国人,他无法容忍这一切。
因此,从法国第四共和国时期起,法国政府便对北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并逐渐对这一组织失去了兴趣。
而作为法国民族英雄的戴高乐,自从上台以来,便坚定表示要改变这种局面,打破冷战秩序和雅尔塔体系,实现法国的独立与强大。
事实上,在成为法国总统之前,戴高乐就曾明确表达了对北约的不满:“如果我能领导法国,我一定会让法国退出北约,这个组织完全与我们的独立与利益背道而驰。”
戴高乐的眼光远超当时的局势,他认为冷战最终会结束,东西方的格局会经历重新洗牌,而法国作为欧洲的老牌强国,完全有能力和条件主导这一变化。
因此,戴高乐上台后的首项重要外交举措就是向美国和英国提出了一个秘密备忘录,提议建立一个由三国共同管理的北约体系。
然而,美国和英国对这一提议毫无兴趣,直接予以拒绝。
面对拒绝,戴高乐并没有气馁,反而开始寻求在欧洲内部寻找盟友,增强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他首先与长期的“宿敌”德国和解,开始携手推动一个新的欧洲秩序,并将自己置于这个新秩序的核心位置。
此外,戴高乐还采取了果断的行动,逐步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结构。
1959年2月11日,戴高乐政府宣布法国海军战时不再受北约指挥。
同年3月6日,法国将地中海舰队从北约的指挥体系中剥离。
6月,戴高乐政府明确表示拒绝在法国存储美国的核武器,尽管当时法国尚未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戴高乐曾明确表示:“如果法国不能自主使用核武器,那么任何外来核武器都不能进入法国领土。”
1960年,法国成功在北非引爆了首颗7万吨当量的原子弹,标志着法国正式掌握了独立的核武力量。
此后,戴高乐愈发增强了自己的底气,开始在欧洲范围内寻求法国的大国之路。
1966年3月,法国宣布正式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标志着美法关系进入了全新的紧张阶段。
虽然戴高乐未能如愿以偿打破美国的霸权,且欧洲也未能如他所愿迅速凝聚成一股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但他坚守独立的精神和外交政策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戴高乐主义作为法国国家独立和强大的象征,成为了后人继承的财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
而今天,马克龙便是这一思想的继承者。
马克龙:戴高乐主义的继承者
1977年12月21日,马克龙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家庭。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马克龙自小由祖父母抚养长大,特别是祖父安德烈,作为坚定的戴高乐主义追随者,他的言传身教对马克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龙在祖父的熏陶下,深深感受到了戴高乐对法国的历史性贡献与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是戴高乐将军让法国重生,给我们带来了自由,让我们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
这样的故事常常在马克龙的耳边回响,戴高乐的名言:“如果法国不能重新回到世界之巅,那就不再是法国。”也深深铭刻在他的内心深处。
在祖父的熏陶下,马克龙对戴高乐主义产生了深刻的认同,这也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的思想根基。
1999年,马克龙大学毕业后有幸成为著名历史学者保罗·利科的助手,进行历史学的研究。
这段经历让马克龙对法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坚定了他投身政治、实践戴高乐主义的决心。
2003年,马克龙转行从政,进入国家行政学院深造,并迅速崭露头角,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国家行政学院是戴高乐创办的,注重培养学生对戴高乐主义的认同,因此马克龙在那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启发。
马克龙毕业后进入财政部工作,2008年又成为一名职业银行经理人,但他始终未放弃关注法国的政治局势。
2014年,凭借银行领域的工作经验,马克龙被任命为法国经济产业部部长,并在三年后代表“前进”党参选2017年总统大选。
马克龙坚定地支持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倡导对各民族包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终以66.9%的得票率成功当选为法国总统。
一上任,马克龙便开始践行他对戴高乐主义的理解,力图重塑法国的外交政策。
他最为鲜明的两大举措就是摆脱美国的影响并领导欧洲走向更强的联合。
反对美国,领导欧洲
2017年9月,马克龙在联合国大会上毫不犹豫地宣布:“法国将捍卫多边主义,单边主义的世界秩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马克龙所指的“单边主义”自然就是美国主导的那一套国际秩序。
从马克龙实施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可以看出,他决心将法国带回戴高乐主义的轨道。
例如,他减少了对中东事务的干预,保持与北约的距离,力图打破外界对法国“美国附庸”的固有印象。
马克龙多次公开表示:“我们必须保持独立,法国需要继承戴高乐主义。”
在他眼中,戴高乐主义不仅是抗衡美国霸权的武器,更是推动欧洲团结与增强法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重要手段。
上任初期,马克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系逐渐紧张。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对法国和整个欧洲发起了一系列贸易战。
特朗普甚至煽动英国无协议脱欧,试图削弱欧洲的凝聚力。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联合英国和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签订的400亿美元的军事订单。
这让美法关系急剧恶化,美国的霸权地位对马克龙的外交政策构成了严重挑战。
尽管如此,马克龙并没有退缩,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