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钱学森回国后想去这个地方,没人能做主,惊动陈赓从北京飞到东北
迪丽瓦拉
2025-09-15 23:01:52
0

1955年国庆节后的某一天,钱学森——被美国人誉为“一人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传奇人物,踏上了黑龙江的土地。为了陪同他参观和安排后续访问事宜,黑龙江省委派出了中科院的代表,朱兆祥。

在参观过程中,钱学森问朱兆祥:“我听说我的两个老朋友,庄逢甘和罗时钧,都在哈尔滨的一所军队大学工作。我想见见他们。”庄逢甘和罗时钧曾在美国留学时接受过钱学森的指导。

然而,朱兆祥把这个请求上报给省委,却久久没有收到答复。事实上,钱学森所提到的“军队大学”其实是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一个具有极高保密级别的特殊单位。这从钱学森不清楚该校名字就能看出,原来这件事不仅涉及个人感情,也关系到国家安全。

由于省委无法作出决定,问题最终被继续上报。就在钱学森以为他将无法见到两位朋友时,哈军工的负责人——陈赓,亲自飞到了东北。陈赓,作为一位知人善任的将军,知道钱学森的才华,因此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亲自接待他。

钱学森的早年经历并不简单,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能。12岁时,他已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且在数学、国文、美术等多个学科上都非常出色。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书呆子,但钱学森从小并非死读书,而是秉承着一套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钱学森自己也曾说过:“我从不临时抱佛脚,也不赞成死读书。”

大学期间,钱学森并未仅仅埋头苦读,他还利用病假时间学习国画,并且有很深的音乐修养,曾以圆号手的身份加入过一支铜管乐队。这段时间,他过得非常惬意,然而1932年,日本侵略者对上海的狂轰乱炸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从那时起,钱学森下定决心:“我要造飞机!”

于是,他钻研航空工程,凭借非凡的才华,成功获得了清华大学庚款赴美留学的机会。来到美国后,他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航空工程领域的佼佼者。然而,部分美国同学对他出色的成绩心生嫉妒,甚至因他的“出身”而对其进行轻视。钱学森霸气回应:“中国现在落后,但如果论个人水平,谁能与我一较高下?”

一年的时间,钱学森就获得了工程学硕士学位。由于美国政府对涉及军事技术的研究严格保密,钱学森无法进入飞机制造厂工作,只好转向航空理论的研究。在加州理工学院,他成为了航空学大师冯·卡门教授的学生,并加入了当时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火箭俱乐部”。

钱学森的才华不仅在航空理论领域有深厚积淀,还在1949年提出了核火箭的构想。正因如此,他被誉为火箭技术的权威人物。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55年,钱学森突破美国的重重阻力,终于回到了祖国。黑龙江省委派出中科院的学者前去迎接他,这也就是开篇提到的情景。

在获得陈赓的批准后,朱兆祥陪同钱学森参观了哈军工。当车停稳,钱学森下车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军人带领着一队士兵迎上来。那位戴眼镜的军人紧握钱学森的手,亲切地介绍道:“欢迎钱先生来哈军工参观。我是陈赓。”

钱学森微笑着点头,回应道:“陈先生好。”

陈赓为了表达对钱学森的尊敬和欢迎,特别安排了一个小型欢迎仪式。他带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段精心准备的欢迎辞:“哈军工欢迎钱先生的到来。为了祖国的建设,钱先生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对于哈军工的工作,钱先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们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之前由于制度问题无法及时回复您,实则不过是为了避免让美国方面看了笑话。”

钱学森对陈赓的直率和真诚感到十分感动。接着,钱学森在陈赓的陪同下参观了多个部门。当他们来到了一个陈列室,陈赓指着一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制轰炸机,风趣地说道:“这不过是美国人的破烂罢了,钱先生研究的东西比这些先进多了,保密其实没必要这么紧张。”

参观过程中,陈赓问道:“我们自己能不能制造这样的武器?”

钱学森信心十足地回答:“当然能!如果美国人能制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

陈赓听后激动不已,显然十分赞同钱学森的看法。

参观结束后,陈赓为钱学森设宴,热情款待,并邀请了他的两位朋友庄逢甘和罗时钧一同作陪。席间,大家相谈甚欢,气氛和谐愉快。

陈赓完成接待工作后,立即返回北京,向彭老总汇报钱学森的参观情况。彭老总听得愈加激动,迫切希望能尽快与钱学森见面。

12月下旬,钱学森终于抵达北京,彭老总不顾工作繁忙,立刻派人将钱学森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谈到火箭和导弹等技术时,钱学森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彭老总充分理解。

会谈结束时,彭老总亲自将钱学森送到门口,指示司机将他送走。起初,钱学森并没有专车,毕竟研究院的车辆也很紧张。但这一情况很快传到了聂帅耳中,他立刻安排后勤部为钱学森配备了车辆。

然而,聂帅深知钱学森的特殊身份,为了安全考虑,他要求换成一辆普通些的轿车,以免过于显眼。聂帅的考虑十分周到,始终把钱学森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到了1964年,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成功进行核试验。整个科研团队为之欢呼,而钱学森却早已回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继续攻克下一个技术难题。

接着,继原子弹之后,氢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东方红卫星的发射更是让国家骄傲不已。这一切背后,是钱学森与他的科研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

然而,随着高强度的工作,钱学森的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为了保证他能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毛主席亲自批准了钱学森的休养假期。

尽管如此,钱学森仍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工作。他的健康状况依旧没有得到完全的关注,直到一天在长时间的计算后,钱学森因身体透支而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清醒之后,钱学森依旧不肯休息,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尽管他获得了不少科研奖金,钱学森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将这些奖金捐献给国家,支持沙漠治理等重要科研项目。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在临终前,他要求丧事从简。然而,作为国家的功臣,他的葬礼依然是盛大而庄严的。数十万群众自发前来悼念,许多人泪流满面,送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庐山会议后,许多曾经的名将因与彭总的关系而受到牵连。这里特别提到的是曾经二字,因为这些将领与彭总的联...
原创 褪... 当年《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热播,让 “四爷” 雍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后续《甄嬛传》更将这...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