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钱学森回国后想去这个地方,没人能做主,惊动陈赓从北京飞到东北
迪丽瓦拉
2025-09-15 23:01:52
0

1955年国庆节后的某一天,钱学森——被美国人誉为“一人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的传奇人物,踏上了黑龙江的土地。为了陪同他参观和安排后续访问事宜,黑龙江省委派出了中科院的代表,朱兆祥。

在参观过程中,钱学森问朱兆祥:“我听说我的两个老朋友,庄逢甘和罗时钧,都在哈尔滨的一所军队大学工作。我想见见他们。”庄逢甘和罗时钧曾在美国留学时接受过钱学森的指导。

然而,朱兆祥把这个请求上报给省委,却久久没有收到答复。事实上,钱学森所提到的“军队大学”其实是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一个具有极高保密级别的特殊单位。这从钱学森不清楚该校名字就能看出,原来这件事不仅涉及个人感情,也关系到国家安全。

由于省委无法作出决定,问题最终被继续上报。就在钱学森以为他将无法见到两位朋友时,哈军工的负责人——陈赓,亲自飞到了东北。陈赓,作为一位知人善任的将军,知道钱学森的才华,因此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亲自接待他。

钱学森的早年经历并不简单,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能。12岁时,他已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并且在数学、国文、美术等多个学科上都非常出色。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书呆子,但钱学森从小并非死读书,而是秉承着一套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钱学森自己也曾说过:“我从不临时抱佛脚,也不赞成死读书。”

大学期间,钱学森并未仅仅埋头苦读,他还利用病假时间学习国画,并且有很深的音乐修养,曾以圆号手的身份加入过一支铜管乐队。这段时间,他过得非常惬意,然而1932年,日本侵略者对上海的狂轰乱炸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从那时起,钱学森下定决心:“我要造飞机!”

于是,他钻研航空工程,凭借非凡的才华,成功获得了清华大学庚款赴美留学的机会。来到美国后,他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航空工程领域的佼佼者。然而,部分美国同学对他出色的成绩心生嫉妒,甚至因他的“出身”而对其进行轻视。钱学森霸气回应:“中国现在落后,但如果论个人水平,谁能与我一较高下?”

一年的时间,钱学森就获得了工程学硕士学位。由于美国政府对涉及军事技术的研究严格保密,钱学森无法进入飞机制造厂工作,只好转向航空理论的研究。在加州理工学院,他成为了航空学大师冯·卡门教授的学生,并加入了当时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火箭俱乐部”。

钱学森的才华不仅在航空理论领域有深厚积淀,还在1949年提出了核火箭的构想。正因如此,他被誉为火箭技术的权威人物。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55年,钱学森突破美国的重重阻力,终于回到了祖国。黑龙江省委派出中科院的学者前去迎接他,这也就是开篇提到的情景。

在获得陈赓的批准后,朱兆祥陪同钱学森参观了哈军工。当车停稳,钱学森下车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军人带领着一队士兵迎上来。那位戴眼镜的军人紧握钱学森的手,亲切地介绍道:“欢迎钱先生来哈军工参观。我是陈赓。”

钱学森微笑着点头,回应道:“陈先生好。”

陈赓为了表达对钱学森的尊敬和欢迎,特别安排了一个小型欢迎仪式。他带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段精心准备的欢迎辞:“哈军工欢迎钱先生的到来。为了祖国的建设,钱先生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对于哈军工的工作,钱先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们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之前由于制度问题无法及时回复您,实则不过是为了避免让美国方面看了笑话。”

钱学森对陈赓的直率和真诚感到十分感动。接着,钱学森在陈赓的陪同下参观了多个部门。当他们来到了一个陈列室,陈赓指着一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制轰炸机,风趣地说道:“这不过是美国人的破烂罢了,钱先生研究的东西比这些先进多了,保密其实没必要这么紧张。”

参观过程中,陈赓问道:“我们自己能不能制造这样的武器?”

钱学森信心十足地回答:“当然能!如果美国人能制造出来,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

陈赓听后激动不已,显然十分赞同钱学森的看法。

参观结束后,陈赓为钱学森设宴,热情款待,并邀请了他的两位朋友庄逢甘和罗时钧一同作陪。席间,大家相谈甚欢,气氛和谐愉快。

陈赓完成接待工作后,立即返回北京,向彭老总汇报钱学森的参观情况。彭老总听得愈加激动,迫切希望能尽快与钱学森见面。

12月下旬,钱学森终于抵达北京,彭老总不顾工作繁忙,立刻派人将钱学森请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谈到火箭和导弹等技术时,钱学森没有复杂的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彭老总充分理解。

会谈结束时,彭老总亲自将钱学森送到门口,指示司机将他送走。起初,钱学森并没有专车,毕竟研究院的车辆也很紧张。但这一情况很快传到了聂帅耳中,他立刻安排后勤部为钱学森配备了车辆。

然而,聂帅深知钱学森的特殊身份,为了安全考虑,他要求换成一辆普通些的轿车,以免过于显眼。聂帅的考虑十分周到,始终把钱学森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到了1964年,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标志着中国成功进行核试验。整个科研团队为之欢呼,而钱学森却早已回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继续攻克下一个技术难题。

接着,继原子弹之后,氢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东方红卫星的发射更是让国家骄傲不已。这一切背后,是钱学森与他的科研团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

然而,随着高强度的工作,钱学森的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为了保证他能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毛主席亲自批准了钱学森的休养假期。

尽管如此,钱学森仍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工作。他的健康状况依旧没有得到完全的关注,直到一天在长时间的计算后,钱学森因身体透支而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清醒之后,钱学森依旧不肯休息,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尽管他获得了不少科研奖金,钱学森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将这些奖金捐献给国家,支持沙漠治理等重要科研项目。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在临终前,他要求丧事从简。然而,作为国家的功臣,他的葬礼依然是盛大而庄严的。数十万群众自发前来悼念,许多人泪流满面,送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打... 在日本历史上,上杉谦信无疑是最著名的战国大名之一,他的英名依然在后世中被广泛传颂,受到无数人的赞誉。...
原创 明... 当然,这里是改写并稍微丰富细节后的版本,保持段落语义不变且字数相近: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
国宝画重点|观象授时 物候循迹...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寺古观象台精准测定夏至日影,到圭表...
原创 我... 好的,我帮你改写一遍文章,保持原意不变,还加了一些细节丰富内容: --- 说到黄金储备,咱们普通人...
原创 洪... 道光三十年的金田村,当洪秀全举着“拜上帝教”大旗喊出“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
原创 明... 如果有读者朋友曾经到过御史的故乡徽州,想必一定亲眼目睹过那座著名的“许国牌坊”。这座牌坊独具特色,是...
原创 日... “砰!砰!砰!” 1909年10月26日的清晨,几声清脆的枪声在哈尔滨火车站响起,打破了这个城市的宁...
原创 日...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布局在数十年前便开始酝酿。1900年,随着日本与沙皇俄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
郭伟涛:史源与史实——辑本《东... 摘要:支撑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的文献依据,主要是辑本《东观汉记·蔡伦传》有关蔡伦发明造纸的文字。分析姚之...
原创 混... 在袁世凯去世后,民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全国各地都被有实力的军事将领所占据,东北三省由奉系军阀...
原创 战... 葭萌关之战,最终使刘备成功收服了马超,也让蜀国五虎上将的阵容得以完整。尽管马超当时已为降将,但刘备对...
原创 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愿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愉快的阅...
原创 毛... 1951年2月,武川县公安局侦察股长孙有光带领着他的战士们,成功抓获了一个名叫张廷芝的匪首。张廷芝虽...
原创 战...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字数控制得差不多。 --- 蒋介...
欧洲最后的黄种游牧民-驯鹿为生... 今日世界完全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已很少,生活在欧洲北极圈内部分沙米人现在仍靠牧养驯鹿过活。他们传统的生活...
原创 洪... 希望大家能够点击页面右上角的“关注”,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同时也方便您与他人进...
原创 日... 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期间最为关键的历史事件之一,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巅峰,也是东方大国近现代史上...
西安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壁画墓 推... 西安6月20日电 (记者 阿琳娜)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发布了《陕西西安唐韦君墓发掘简报》,在西安...
原创 国... 秋日生活打卡季 国民党军队,曾涌现出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们的名字至今在近代史上响亮如雷。像抗战期间...
朱中原:秦始皇采药昆仑山刻石真... 《光明日报》6月8日的一则消息引爆了考古学界及历史学界: 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