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原:秦始皇采药昆仑山刻石真伪辨析
迪丽瓦拉
2025-09-16 00:31:27
0

《光明日报》6月8日的一则消息引爆了考古学界及历史学界:

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的田野调查中,发现一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报道说,这一黄河源石刻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唯一一处还现存于原址的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意义十分重大。该石刻镌刻字体为典型的秦小篆,所刻内容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三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一百五十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采药昆仑”刻石线描图

“采药昆仑”局部

报道认为,石刻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解决了国人千古争讼的关于“昆仑”“河源”的精确地望问题,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当年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原内地使团之行,也实证了隋唐时期的“唐蕃古道”,在秦始皇时期已经打通了最为关键的环节。

但随即有相关考古及历史学界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历代文献记载,始皇帝只有派大臣向东出海去寻求仙药一事,也就是始皇东巡并刻石,包括《史记》等都有明文记载,但无一提及向西前往昆仑山寻找仙药一说,故此石为后人(今人)伪刻。

目前此刻石已引起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古文字学界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广泛讨论,我亦是最早参与讨论者之一,但此刻石目前尚未引起书法界足够关注和重视。是否为伪刻,我以为恐不宜轻下定论,更不宜轻易认定为“一眼假”。但从书法角度而言,此石若为伪,亦不大可能为今人伪刻。今人去往高寒之地的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伪造书法刻石的可能性不大,既无此造假利益动机,也无此条件,更无此书法水准。观此刻石篆书,笔法高古,浑厚,风格与秦篆基本一致,恐非今人之笔迹,就凿刻技术而言,比之今人拙劣之机器刻制技术亦不知高出几许。

但是否为秦始皇时代笔迹也不宜武断认定,我认为此作为秦始皇时期笔迹可能性极小,因今所传始皇时期所谓李斯四大石刻《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除《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为秦始皇时期以外,其余均为后世摹刻甚至伪托之作。最大的一种可能是,此作极有可能出自于后世(非今人)的伪托秦人之作,即假想了一个始皇帝派大臣前往昆仑山采药之故事。

为什么我说此非今人之作呢?因其中有诸多古体字写法,今人是基本不用的,即使今人作古篆,亦鲜用此刻石上之写法。譬如其中昆仑山之“仑”字,左边加包耳旁,“采药”之“药”,写成“乐”的繁体,省略掉上半部草字头,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异体字了,而是属于别字,也即完全写成另一个字了,而古代刻石,经常出现此种别字或错字。今人不可能无端伪造一个没有草字头的“药”出来,因今人书写“药”之篆字,本身即需要有草字头,即使有草字头,也不会被认定为伪作,故若是今人作伪,不会费此周章去省略一个草字头,把“药”错写成“乐”。进一步说,今人不可能有如此之古文字功夫,但清人精通小学及篆学,极有此种通假能力。再看昆仑之仑字,左边加包耳旁,今人亦无此篆法。即使伪造秦篆,亦完全可以不加左包耳旁。这是接近于通假字手法。今人为了作伪,单独去增加这些别字写法,既无此必要,更无此能力。而且,去远离中原的黄河源头造假,于今人而言,既无此条件,更无利可图,有这功夫,今人何不去造一个古代名家字画的假呢?

但为何是秦始皇时期的可能性又很小呢?因始皇时代之书法真迹本就寥寥,除《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秦诏版》及秦简以外,几无一真迹,而此《昆仑山采药刻石》难道会在隐没两千多年之后,突然重现“江湖”?这也太巧合了吧。此刻石裸露于风雪之中两千余年,字口还如此清晰,几无大规模风化、剥蚀之痕迹,实在说不通。

1-11-2 泰山刻石残石拓片

2-12-2琅邪刻石

我之所以说不能断定就是秦始皇时代作品,是因为目前尚无足够支撑的证据,仅凭刻石文字叙述及秦小篆风格书法就断为秦代(始皇)之作,我以为证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一种后世伪托前人之作的文化传统,譬如秦汉人伪托先秦人之作,魏晋人伪托秦汉人之作,唐宋人伪托魏晋人之作,等等。如《山海经》即是汉代人伪托先秦人之作,魏晋时期发现的所谓先秦《今本竹书纪年》即很可能为晋人伪造。当然,此种伪造或伪托传统,并非是基于谋利诉求,而更主要是基于学术传承使命的一种文化行为。所以,贸然断定为真,证据不足。

既然不能贸然断为真,那么,是否就能断为伪呢?我认为证据更不足。尽管秦始皇时期有所谓李斯“四山刻石”,即使这四件刻石并非真迹,但秦始皇时代还有另一真迹——秦诏版及秦简,而此昆仑采药刻石与秦诏版及秦简用笔皆有接近处。此外,尽管《史记》等书没有有关秦始皇昆仑采药之记载,但这并不等于就一定不存在,或许这恰可以补正史料文献之阙如。西域确实艰险,秦始皇统治区域虽未远及西域,但这不等于其大臣不能到达西域,我们不能以今人之思维去判定古人,实际上古人的智慧远非今人所可及。故至少在没有新的足够充分的证伪证据出现之前,我认为不能贸然断为伪,尤其是今人作伪。

那么,若此刻石为伪,则今人伪造的可能性不大,而很可能为古代人伪造,但应为宋代以后人伪造,最大可能性就是清代人伪造。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我赞同梁惠王(史杰鹏)观点,径直断为伪作证据不足。至于昆仑山确切位置是不是在黄河源这并不重要,重要是古人到了黄河源某处,就可以认为是到昆仑山了,古人对于地望未必十分精确。有专家提出汉武帝才命名昆仑山,意思是汉武之前还没有昆仑山这个称谓。事实上此说不确。《山海经》中即已有昆仑之谓,尽管《山海经》为汉人伪托先秦人之作,但这并不影响秦时乃至先秦时即已有昆仑之谓,事实上,湘西出土之里耶秦简中确已有“昆仑”之称,且其中之“仑”有左包耳旁。不过,仔细考察,里耶秦简中之“昆仑”,实为“昆嵛”,但后人解读时,易误释为昆仑,因其字形及笔画极为接近。甚至在古人文献中,“昆仑”“昆嵛”偶有互通或互误之存在。秦始皇时期疆域固然没有到达黄河源,但这不等于不能去,何况是派大臣去呢,又不是亲自去。古人对于未知地理世界,往往极具一种想象空间和探索欲望,希望去一探究竟,此秦汉时期极为发达,即使极为艰难苦寒之地,亦不畏惧,昆仑山就是其中之一,就像秦始皇也想东到大海去寻找仙药一样。只不过秦始皇自己去不了昆仑,所以只能派人(方士)去。事实上,早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原与西域就已经是互通的,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之昆仑玉(也即和田玉)即是最有力的证明!不过,以上仅为一种合理化猜想,并非是实证,只是有此可能,但是否派人前往昆仑采药,目前并未有充分证据,我以为大概率是没有,这不过是后人的一种想象。

对于今人造假论者而言,我以为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昆仑刻石是石刻造假,不是书画造假。石刻造假和书画造假不同。书画造假,可以造得惟妙惟肖。但石刻造假,尤其是今人在高寒地区进行石刻造假,需要解决一个基本的条件问题。而且,今人造假一个高寒地区的石刻,目的何在?意义何在?利益驱动何在?也就是说,昆仑刻石造假,必须解决一个书法造假和刻石造假的双重问题。先要有书法造假,再是依据造假的书法来进行刻石造假。

过去碑刻造假确实很盛行,尤其是清代民国,但基本都是谋利目的,且碑拓市场比较兴盛,但昆仑刻石造假,无此目的。若言其造假,是凭空造假?还是有蓝本的复刻或仿刻?若是凭空造假,今人虚构了一个秦始皇采药昆仑之故事?且还造假了那么多秦时的古体字?今人有此文学想象能力和古文字能力?而依据已有蓝本造假则更不可能。本身秦时刻石留存至今者即寥寥,只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比较可靠,且都是残石,而昆仑刻石造假依据的蓝本是什么?目前为见,史上亦从未记载。

也有人说但凡篆书篆刻创作者,都能明白此刻石中之古体字。问题是,参与造假者难道有精通古文字和古文学的书法家参与?今天的造假者,必须同时具备古代历史、古代神话、秦代篆书、秦代异体字书写以及远在高寒地区完成凿刻等能力。

若断为伪托之作,则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真迹,只不过非秦代真迹,而是后世所刻。不过,后世依据蓝本在高寒地区摹刻或仿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故我以为认定为今人伪作证据不足,认定为秦代之作亦证据不足,后世(清代)伪托之作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乙巳炎夏匆就

作者系书法史学者,四川文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庐山会议后,许多曾经的名将因与彭总的关系而受到牵连。这里特别提到的是曾经二字,因为这些将领与彭总的联...
原创 褪... 当年《步步惊心》和《宫锁心玉》的热播,让 “四爷” 雍正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后续《甄嬛传》更将这...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